第265章 賣豬仔

 “即使如此工資仍不是按時發放,還要被隨意打罵甚至殺死,因為他們是被賣來的‘豬仔’,連生存權都沒有。”

 “當這條大鐵路歷時將近十年修完後,米國政府沒有錢給斯坦幅,於是把這塊原屬於印第安人的3000英畝土地劃給了他抵工程款。”

 “可以說我們腳下踏著的這塊斯坦幅的土地是那一萬多華工的血汗錢換來的。”

 斯坦幅的名頭和霍欣宜曾經就讀的牛津相差彷彿,這還是她第一次聽到有關它的這段歷史。

 “那批華工呢。”

 “有人說被全部坑殺或全部遣返了,有人說留在米國生活,我想三者應該都有吧。那時的米國是不允許華工逗留在其國內的,而斯坦幅明顯是不肯支付工錢的。”

 陳生看向唐增星,也許這位華裔知道真相。

 “斯坦幅當年不肯支付工錢給華工,當時雙方爆發了很大的衝突死了很多華工,活下來的華工只能如遠離這片土地去別的地方討生活。”

 “我的曾祖父就是那批華工之一,他們離開斯坦幅這片土地後去到舊銀山勉強生存了下來,他們是最早定居舊銀山的華人之一。”

 唐增星目光微沉,這段歷史離他已經很久遠,他也曾懷疑爺爺所說的這些故事的真實性。

 但當他考入斯坦幅大學,看到那些大坑裡的華人屍骸,他知道爺爺說的應該是史實,那並不像正常的掩埋,反而像是亂葬崗。

 “想不到陳先生也知道這段曾經的歷史,我還以為它已經被人完全遺忘了。”

 慘無人道的賣‘豬仔’是海外華人極為悲慘的一段歷史,那些年數以百萬計的華國人被當‘豬仔’一樣賣到米國,但米國有關這方面的史料基本沒有。

 唐人街的歷史博物館倒是有留存,但那些史料因為當時的人們生存條件惡劣,能保存下來的並不多,陳生能知道這段歷史倒讓唐增星挺意外的。

 “這些資料華國中學的歷史教科書曾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