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還是十八歲 作品

第155章 大佬的拒絕

 草原上的美食並不適合平原上的人吃,一頓兩頓無所謂,吃幾天就能讓人不消化。

 沒辦法,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不是咱們這種吃慣了碳水的肚子能消受得起的,任總大概也是這種情況,有苦難言。

 任總話趕話的說著,他還是想試試,收購我名下的製造公司。

 不為工廠,就是為了杜珉的團隊。

 一個草臺班子,能夠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就推出一款產品。

 甭管產品的品質如何,就這份執行力,就是他名下公司欠缺的。

 尤其這個產品表面上看並不高端,質量也普通,設計更是無從談起,可難度一點也不小。

 自家也做手機,自家的手機從設計到投產,用了多久,他能不知數嗎?

 在他看來,他需要這麼個團隊,有執行力,也有足夠的創新能力,更有大公司沒有的想象力。

 如今的華為,已經是個大公司了,大公司就有大公司的通病,同時也是優勢,在大戰略上擁有足夠的底蘊和發展潛力。但在細分領域卻略顯不足,說白了,這已經是一艘大船,調頭不容易,但未來已是星辰大海。

 而菠蘿手機讓杜珉的團隊走到了臺前,不如說,從菠蘿手機的成功看到了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

 自從加入世貿組織之後,華夏的製造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這種發展是有一定侷限性的發展。

 世界工廠的稱號說的越來越多,以至於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都認為自己是打工人,給全世界打工。

 缺乏新穎的設計能力。

 缺乏技術領導能力。

 缺乏市場培育能力……

 我們所有的策略就是低價,低價,還是低價。

 從根子上來說,菠蘿手機沒有逃出這個思維的侷限性之中,卻有了創新。

 手機,還有其他電子產品,除了少數的幾家民族企業之外,大部分都是合資企業,代加工,品牌訂單,來料訂單,很少人會去想,這玩意也不是太難,就是電子元器件的組合,為什麼不是我們自己製造?

 最多質量差點,性能不可靠一點,大不了咱們賣便宜一些嘛



 不說別的地方,珠三角就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電子加工企業,不敢說每家都有獨立生產的能力,可矮子裡拔高個,總有一些能做到符合標準的工廠脫穎而出。

 自有品牌在這個時代代表著:廉價,質量差,外觀不好看……

 諸多的不利因素。

 可是不邁出自主品牌這一步,製造業崛起從何談起?

 這些隱藏的東西,我看到了,任總……應該也看到了。

 這也是為什麼他家的手機醜到天際,他還是選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