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寂 作品

第七十二章 不忘初心

    但這種屬於孩童的髮型,實在是太好的保護色了,可以讓他不動聲色地“潛伏”在大人堆裡,並不被他們所察覺,他們談起話來,也不用刻意避著他,真實性大大提高了。正因為如此,倒是讓他更願意總坐在媽媽的懷裡,做一個有想法的“擺件”,去收集更多有意思的資訊。

    就算是到了這裡,聰兒也沒有忘掉,作為“辛吾”的他,那篇自以為相當有見地的論文的內容,就是在香山,和王裡一起乘坐索道的那段驚險刺激的旅程裡,他悟出了論文的核心論點:

    就象他們所乘坐的那個吊車在索道上運行一樣,他所理解的人類社會的系統架構和行為模式,其實就是一個“溜索盒子的疊加態”:

    每個人的命運,就被這四類元素所鎖定,無一例外:一是“時間”,就是那個掛著吊箱,單向加速行進的索道;而他們坐的這個箱子,按照空間的三軸來分別定義:x軸y軸z軸,就是剩下的三類基本元素,分別代表著人類的最基本行為模式:“名詞、動詞和形容詞”,它們分別對應著“名詞:人生的需求是什麼?”、“動詞:人要做什麼?”、“形容詞:人做這些動作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再往下細分:在定義“名詞,人生的需求是什麼”這一條的x軸上,參照約定俗成、眾人口中人人都知道的那幾個基本需求,從低到高,分別包括了“衣、食、住、行、用、思”這六大類;而為了滿足這六大類需求,人們需要行動,需要通過哪些感官來進行行動呢?這裡參考了佛家的“色、深、香、味、觸、法”,仍然是六類器官對應六種動作,這裡就是y軸的座標元素了;最後的z軸,就是最後的“形容詞,人生目的為何”了,在這裡,參考了馬洛斯的需求理論,從低向高,分別指向了“安、康、美、樂、富、耀”這六個層級。

    到這裡,整個人類的行為模型,已經搭建完成。

    假設,在上面這個x、y、z軸每軸六個元素進行平均分割,在箱體內形成“縱橫豎向交錯”的立體網格,象一個透明的魔方,而每一個交匯點,都能解釋一種人類的行為;或者,反過來說,假如人從出生起的每一個行動,都能在這裡面一個三維交匯點處點亮一盞燈,那麼從到死的全過程,這個人的一生,到底能點亮多少盞燈,則是可以說明,他這一生,是如何努力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