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1 作品

第四十一章 言而有信沈七郎


                 馬員外之所以這麼有底氣,一方面是因為江都本地的鄉紳勢力根深蒂固,並不用特別畏懼馮知縣以及陳知府這兩個“外地佬”,更重要的原因是,馬家也有馬家的後臺。

  朝廷上有人,就不必太畏懼這些本地的官員,就拿馮知縣說的那樣,假如江都縣衙出面去買糧賣糧,用不了多久,朝堂上的御史就會一紙文書彈劾江都縣,彈劾江都府。

  用不著別的罪名,只需要“官府經商,與民爭利”八個字,就可以把馮知縣這身官皮給扒了。

  至於外地的糧商進場…

  江都本地的鄉紳勢力很是團結,外地人想來江都做生意,其他行當倒也罷了,敢插手進糧行,除非背後有天大的背景,不然不出兩個月生意必黃。

  因此,馬員外這些人才有恃無恐。

  只要他們團結一心,朝廷派來的官員未必就拿他們有辦法,畢竟這幾十年來,江都本地的鄉紳勢力,也不知道趕走過多少任知縣了,知縣要是懂事,雙方就能和氣生財,知縣要是針對本地鄉紳,那麼要麼被江都鄉紳聯合起來趕下馬,要麼被調任外地。

  想要做好官,尤其是做好知縣,要牢牢記住“皇權不下鄉”的道理,與當地鄉紳以及本土勢力合作,便能安安穩穩,舒舒服服的幹滿一任知縣,如果非要與當地勢力作對,那雙方就要掰掰手腕,鬥鬥法了。

  現在很明顯,以馬員外為首的江都鄉紳,對於江都官府兩個主官的“政策”很不滿,雙方要開始掰手腕鬥法了。

  在馮老爺約談江都糧商之後,江都城裡的糧價並沒有明顯回落,依舊保持在六文錢到八文錢一斤的高價。

  因為高糧價的原因,沈毅那首很是應景的童謠,一時半會之間也沒有辦法壓下去,縣衙的衙差雖然不讓唱,但是街頭巷尾,偶爾還是可以聽到“江都處處是虎狼”的歌謠聲。

  對於這種狀況,身為縣令的馮老爺,並不是特別著急,反正這件事也不是他的責任,他只是按照上面交代的內容辦事,至於事情辦好辦不好,就不是馮縣令需要關注的了。

  不過馮老爺畢竟不想得罪自己的上官,在約見糧商之後的第二天,這位知縣老爺來到了知府衙門,見到了臉色依舊不太好看的陳知府,馮老爺垂手站在陳知府面前,低著頭說道:“府尊,下官已經按照您的吩咐,約見了那些糧商,不過這些江都本地商人身後…”

  馮知縣頓了頓,繼續說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朝廷的背景,下官不好催逼他們太甚,便給了他們三日的期限,讓他們回落糧價。”

  江都既是江南,又是“京畿”,是出了名的科舉聖地之一,每一科進士放榜,都會有幾個江都人,十四年前科考放榜,甚至一股腦出了十個江都籍的進士,其中七個出自甘泉書院,被傳為佳話。

  有這樣龐大的“官員預備役”存在,朝廷裡江都籍的官員自然不會少,這些江都籍的官員,或多或少會在家鄉有一些“親朋故舊”,或多或少會置辦一些家業。

  而他們留在江都的親戚朋友,就是江都鄉紳勢力組成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