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 作品

第296章 汴州之戰拉開序幕


                 歷史的慣性如此大?

  難道高仙芝和封常清註定要死在潼關?

  然後哥舒翰頂替,再來一次靈寶之戰的全軍覆沒?

  最後長安城被安史叛軍攻破,無數人慘死?

  “郎君有何顧慮?”

  王忠嗣看出了李倓心中有憂慮,開口問道。

  “王公可知高仙芝?”

  “高仙芝是安西節度使,我自然知道他,這個人打仗很有本事,但缺點也很明顯,有些急功近利。”

  說得好聽是急功近利,說得不好聽是嗜殺、貪婪。

  嗜殺在古代的將領中很常見,貪婪也不少見,都是人性所為。

  只是高仙芝位於高位,打仗除了能力以外,還有運氣成分。

  為什麼《新唐書》對王忠嗣的評價是這樣的?

  以忠嗣之才,戰必破,攻必克……論祿山亂有萌,可謂深謀矣。然不能自免於讒,卒死放地。自古忠賢,工謀於國則拙於身,多矣,可勝吒哉!

  為什麼王忠嗣一生打了無數次仗,能戰必破、攻必克?

  而高仙芝在怛羅斯折戟沉沙?

  兩個人都是當世名將,區別在哪裡?

  區別就在於王忠嗣知道什麼時候該打,什麼時候最好不要打。

  高仙芝是打仗能力極強,但也十分自負的一面。

  怛羅斯之戰,是高仙芝擅殺石國之後引發西域政局混亂的結果,這種時候,需要政治手段和軍事手段相輔相成,而不是冒進一戰定勝負。

  說到底,王忠嗣更穩,更適合做帥。

  高仙芝就如同一柄鋒利無比的劍,但劍揮砍太猛,有時候會折斷的。

  所以在王忠嗣眼中,高仙芝急功近利,一點毛病也沒有。

  李倓也同意王忠嗣的評價,但他心中依然還是想保住高仙芝。

  因為西域對大唐來說太重要了。

  怛羅斯之戰,他李倓日後自有安排。

  李倓又問道:“高仙芝被派往陝州做防禦,封常清被派往洛陽,你覺得封常清能擋住安祿山嗎?”

  王忠嗣沉吟片刻說道:“如果換做我現在趕往洛陽,我面對安祿山的兵馬,很可能擋不住安祿山!”

  “連泰山也擋不住安祿山嗎?”元載驚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