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劍吟 作品

第五百一十一章-溪旁歌者

  笛聲配古琴,起勢相輝映;

  竹笛聲渺渺,飄逸遏行雲,透著股江湖中之波雲詭譎;

  古琴聲悠揚,涓涓若流水,如同山澗清泉般淌過心田。

  初被此笛聲所引,雁北城中爾虞我詐、晉軍陣前搏命廝殺、西隆山中艱難遁逃、凹谷暗道險象環生...一幕幕頓浮少年心頭,笛聲猶如一柄利劍,在少年腦海中瞬間拉開了一幕幕九死一生之景。

  許是這笛聲暗凝殺意,直讓本就虛弱的少年連呼吸瞬間急促幾分,若非底子紮實,恐在這笛聲之下,就會心神大亂,唯有勉力靜心,才堪堪抵住,不被這笛聲所擾。正苦於抵擋之時,笛聲頓消,琴聲緩起。

  古琴聲所蘊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江湖中兒女情長與刀光劍影相襯,令人唏噓,沒有俠義與肆意,聽起來卻暖意融融,頗為安撫人心,少年瞬間又被琴聲平心境。

  這一緊一放,僅是音律樂器之聲,便讓少年因內傷而帶的遲滯之感消去幾分,眼底一亮,不由自主推開木門...

  不知是否因昏睡不曾睜開雙目,尋常之光卻讓少年覺得有些刺眼,稍稍抬臂,以阻擋光芒,稍緩幾分,這才敢凝目而望。

  身後木屋,正位坡頂之上,十丈之遙,還有兩所相同木屋...收回目光,凝目遠眺,坡下有清泉小溪,涓涓流淌,水光瀲灩,山色空濛。

  抬首望去,星眸驟縮,無邊穹頂,籠罩而下,看不出穹頂幾高,更望不見穹頂邊界,但目光所及,竟能望見穹頂之下,三山遠矗,蔚為壯觀。

  目光隨移,三山之中,雲霧繚繞,宛若仙境,自己立身處之坡,距最近一峰,何止百里。

  穹頂之中,暖日當空,明明自己入西隆山時還是冬末初春,可現在少年卻感春意盎然,當空日頭,照耀身上,令人慵懶...

  俊朗面頰,頓滿疑惑,喃喃開口:“難不成...無意間闖入了仙境不成...不對,我與慕容姑娘闖過了往生橋...對了,慕容姑娘...”

  回神一瞬,忙舉目四顧,可落入眼中,皆是綠意妝點,哪裡能見到慕容姑娘嬌媚身影...茫然而立時,方才微感足下荊棘,順勢低頭,才覺自己赤足而行,紮腳的也並非荊棘之刺,而是破土發芽的嫩綠青草。

  “真是被那往生橋嚇得草木皆兵了...”少年自嘲一笑,欲再探尋之時,卻聽適才樂器之聲頓止,歌聲傳來...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快意之聲,酣暢淋漓,帶著幾分意氣風發。

  意氣消時,壯懷又起,豪氣沖天,血氣方剛:“且趁閒身...人未老,盡放束縛...子疏狂...”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風光...”豪言壯語終不抵歲月變遷,歌聲中帶著幾分磅礴大氣,韻調回味,神妙無比,唱盡浪子胸懷的瀟灑不羈。

  三人你方唱罷我登場,高亢雄渾之聲直入少年胸懷,驅散春日之感的慵懶,卻不予人緊張,反讓少年心頭為之一振,隨之鬆弛,目光循聲而望。

  坡下三人,春色兩分,溪水一潺...

  一人撫琴,一人橫笛,還有一人手拎瓦壇,高歌止時,三人同時放聲大笑。

  再望而去,溪水之中,還有三人,褲腳輕挽,裸出皙足,踏溪中凸石,手中衣衫正擰,不時回首,笑望高歌三人。

  少年望向坡下之景,一時有些呆了,他們的歌中,滿是慵懶,卻讓人心神安寧,舒暢不已,或許是因幾人之歌,唱入少年心中,不由抬足,向坡下緩行而去。

  坡下三人,似並未察覺身後有人行來,歌罷之時,當中那人將手中瓦壇遞向唇邊,微傾壇口,酒香頓溢,囫圇灌下一口,隨手一丟。

  橫笛之人,手掌微招,就已接下瓦壇,暢飲滿口,隨之一甩,撫琴之人,雙掌一抱,攬入懷中,仰首而倒,酣飲之盛,以至整個人都倒於草地之上,也未有察覺,只是連呼“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