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十翼 作品

第66章 軟紅香土

 萬花樓沒了。 

 大都最奢華的青樓,變成了一片廢墟。 

 張哲翰站在殘垣斷壁中,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裡爆發過一場慘烈的戰鬥,至少是天極境之間的大戰,才能把偌大的建築夷為平地。只是不知道是天行者之間的戰鬥,還是天行者在攻擊npC,亦或是npC打的天行者。 

 不知死了多少妓女,不知道少了多少王公巨賈,有多少天行者被殃及。張哲翰想不明白有什麼理由一定要在這麼繁華的地方動手,但他更關心的是關漢卿,不知道是死是活,不知道去了哪裡。 

 “太可惡了,那麼多美女,也下得去手!”陶一山憤憤道。他心裡想的是曾經和他春宵一刻的女人。 

 副本里的殺戮見過太多,張哲翰早已習以為常,收斂心神道:“走,咱們去杭州。” 

 按非非提供的資料,大都到杭州直線距離1252.2公里,玄鳥要飛6個小時,這個方案很快被否決,剛剛遭遇天極境伏擊,張哲翰心有餘悸,即便是晚上趁夜飛行,也難保不被發現,萬一地面上再躥出個天極境,一定會像呆鳥一樣被拍落在地上。 

 另一個方案是乘船走京杭大運河。大都的糧食都是從杭州運來的,碼頭就在積水潭。忽必烈花10年時間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新的京杭大運河雖然比繞道洛陽的隋唐大運河縮短了九百多公里,但依然有1864公里,如果按古時行船正常速度每小時12公里,一天行船16個小時,無論如何也要走10天。 

 馬車比船速度快一些,但路程彎曲,天寒地凍,根本就跑不起來,算來算去大致也要十天左右。 

 副本全部剩餘時間加起來已不到兩個月,十天時間實在是太長了,就在張哲翰一籌莫展的時候,身邊的書僮卻帶來了驚喜。昨天在怡雲館教陶一山筆法十二意,隨口提及要去杭州,小夥子自告奮勇說,他苟著刷新的時候曾經流浪到過杭州,有座標。想睡覺就送枕頭,張哲翰甚至懷疑他要麼是npC,要麼是共祭會臥底。 

 - 

 十三世紀宋元更迭時期的杭州,無疑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和最為富庶的大都會。據學者考證,南宋的最後十年,杭州人口已逾百萬,而同時期歐洲最大的城市威尼斯,人口也不過二十萬。 

 六年前的至元十三年,元朝軍隊攻佔南宋“行在”臨安府,剛屠了常州城的元軍在臨安卻一人未殺。南宋汪元量有詩讚曰:"衣冠不改只如先,關會通行滿塵廛。北客南人成買賣,京師依舊使銅錢。伯顏丞相呂將軍,收了江南不殺人。昨日太皇請茶飯,滿朝朱紫盡降臣。" 

 元朝在江浙地區設立江淮行省,杭州從“行在”變成行省省會,政治地位雖然因改朝換代而下降,但經濟上的重要性仍然不減。在蒙古人的"無為"統治之下,臨安迅速恢復了往日的繁華,甚至比南宋時期更進一步。在整個元朝近百年間,京杭大運河兩端的杭州和大都是當時全國南北的兩大都會,杭州是朝廷當之無愧的錢袋子,繁華依舊。 

 傳諸後世的關漢卿雜曲《梁州》中就曾描繪過他眼中的杭州: 

 “普天下錦繡鄉,環海內風流地。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水秀山奇,一到處堪遊戲,這答兒忒富貴。滿城中繡幕風簾,一鬨地人煙湊集。百十里街衢整齊,萬餘家樓閣參差,並無半答兒閒田地。松軒竹徑,藥圃花蹊,茶園稻陌,竹塢梅溪。一陀兒一句詩題,一步兒一扇屏幃。西鹽場便似一帶瓊瑤,吳山色千疊翡翠。兀良望錢塘江萬項玻璃。更有清溪綠水,畫船兒來往閒遊戲。浙江亭緊相對,相對著險嶺高峰長怪石,堪羨堪題。” 

 北方人關漢卿對江南的軟紅香土自有一番新鮮感,在他的筆下,一個鮮活的杭州已清晰歷然。 

 張哲翰沒想到陶一山的座標竟然是在春風樓,更沒想到臨安最大的官酒樓竟然還在,和他在《黃天蕩》副本里去過的春風樓一模一樣。 

 樓外酒旗呼啦啦飄動,香車寶馬不絕,樓內絲竹琴瑟,燈燭輝煌。 

 這裡有杭州最有名的廚子,也有杭州最漂亮的歌舞伎,只是座上客中粗獷豪放的蒙古人佔了多數,昔日放浪形骸的文人騷客都已成了縮在角落裡的老鼠。 

 蒙古人獨尊,法律不平等,廢除科舉,限制漢人和南人入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娼、九儒、十丐”,文人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連娼妓都不如。 

 腳一落地,張哲翰就拽著陶一山閃身進了春風樓旁邊的衚衕。 

 張哲翰不想當老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變成蒙古人或色目人。 

 趙孟頫雖然名動天下,但在市井之中卻還是娼妓不如的“九儒”,再加上趙孟頫曾經被天行者張九思襲擊,這副面孔已不能再用,所以他決定冒險打一次劫。 

 在怡雲館偎香暖玉的時候,幻界第一刺客已想明白了在神殿副本里怎麼打劫。以他現在的實力,在一對一的情況下,任何同級地藏境——無論是天行者還是npC——都不是對手,只要確認附近沒有威壓,速戰速決突施襲擊,再“深藏功與名”溜之大吉,神仙也拿他沒辦法。 

 打劫當然不是為了錢,關漢卿分給他的半立方米至元通行寶鈔,花一年也花不完。 

 打劫的目的只為了能得到一身質孫服。 

 質孫服是元代的官服,是達官貴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徵,“質孫” 是蒙古語“華麗”的音譯。蒙古人的“華麗”並不是絢麗多彩,而是“清一色”。質孫服又叫“一色服”,通體上下只有一種顏色,上衣連下裳,衣式緊窄下裳短,腰間作無數的襞積,肩背間貫以大珠。按元制規定,民間不允許製作質孫服,而官府直屬機構所制質孫服也屬非賣品,不得流入民間,所以不管你多有錢也買不到,只能搶。 

 “來了來了,來了個清一色。”陶一山緊張地小聲叫道,畢竟他此前從來都是被打劫的對象。 

 果然來了個倒黴蛋,身穿黃色金錦剪茸辮線袍,頭戴金錦暖帽,一看就是王公貴族。按理說這種級別的貴族至少應該帶僕役或護衛才對,怎麼可能落單? 

 陶一山似乎也想到了這一點,指著前面不遠處的院子說道:“他是從那個門裡出來的,很有可能是私會情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