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強的大石頭 作品

第878章 凝聚

 黃如輝把兒子送往邊軍的消息,瞬間驚動了文武百官,朝野上下浮想聯翩,議論紛紛,黃如輝每日上下朝依舊淡定從容,對面各種質疑,從來沒有做出解釋。

 曲先生知道後,不禁感慨,老黃這一手,天馬行空的神來之筆,這赤裸裸的往平武軍裡插了一根釘子,陛下無法拒絕,孫燚更是無法拒絕。

 當朝太傅的唯一一個兒子丟到北疆最前線,別人還能說什麼。

 四月初,金陵城走出一支龐大的欽差隊伍,前往山海關頒佈朝廷對鎮北口大捷的賞賜,黃安閒隨隊伍一同前往山海關赴任。

 幾駕馬車跟著欽差的隊伍出發,車廂裡,笑顏抱著腿靠在床邊,窗外陽光明媚,春暖花開。笑顏的臉,花兒一樣俏麗。

 魏書生騎馬護在馬車一側,孫樂坐在他的鞍前,手舞足蹈,不時發出稚嫩的呼喊:“騎大馬,駕~~~駕~~~~騎大馬,駕~~~~”

 十餘騎護衛在馬車前後,一個面色古板的騎士,赫然其中。

 山海關鎮北口,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幾座初見規模的軍堡,而是鎮北口後方邙山的一座山峰。

 山峰素無名,現今被鎮北口殘存之將士稱為:“英魂山”。

 山口有巨黑石數塊,粗獷架起一門,兩邊石柱刻字,“英魂忠骨,浩氣長存!”字乃孫燚所書,鐵鉤銀劃,筆勢張狂,鋒芒畢露。

 山上僅稍作整飭,順坡修建層層平臺,墓碑制式統一,一排排,一行行,整齊排列,靜默無言。

 仿若將士列陣於前,肅穆莊嚴。

 墓碑刻字粗糙簡單,姓名、年月而已,應註明家鄉之處,皆以大夏二字代之。

 熟悉之字體,熟悉之風格,從未改變其霸道。

 然本當以黑漆勾字之墓碑,卻用上大紅之漆色,鮮紅如血,又似烈焰焚天,不屈不撓,壯懷激烈。

 為了這座英魂山,滿山遍野的英雄墓,孫燚幾乎召集了山海關內所有的石匠,才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

 孫燚並沒有刻意的傳播英魂山的存在,隨著英魂山完工,工匠們離開鎮北口,或者前往另外三個的軍堡工地,或者返回山海關,英魂山的消息在民間不脛而走,令人感慨又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