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中生友 作品

第312章 三個太后(求月票)

 不僅如此,就連今年連虛歲才十四歲的嬴政自己,也擁有神話二階的實力。 

 只能說,這個世界的天命之子,甚至說這個時代的天命本身,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想要刺殺他,可不容易。 

 對此,董璜倒也不感到失望,反而還躍躍欲試——不是對刺殺躍躍欲試,而是對跟嬴政兵對兵、將對將的過過招躍躍欲試。 

 經過一系列的心理建設,董璜現在已經不再妄自菲薄。 

 不就是一個任務世界的劇情人物嗎? 

 任務世界的一切不都是戰爭代行者的資糧嗎?怕什麼! 

 董璜不僅不怕,甚至有些期待有朝一日能夠親率大軍與王翦乃至嬴政決戰的那一刻! 

 那場面,想想就熱血澎湃。 

 毫無疑問,自從征服了趙太后,讓趙太后都變成了對自己百般逢迎的侍從之後,董璜就有些飄了。 

 不僅建立起了自信,甚至有些自負…… 

 —— 

 同樣是秦國太后,同樣是持筆書寫,華陽太后和趙太后的握筆姿勢完全不同。 

 (華陽太后) 

 華陽太后是正兒八經的握筆寫著楚篆,渾身上下透露著一股知性寧靜的美感;而趙太后握筆的不是手,手裡握的也不是筆…… 

 華陽太后是一個很有氣質的女人,如今已經四十歲了。 

 這個年紀對於這個世界的人而言,已經算是老人了,但華陽太后不僅天生麗質,還保養得當,十指不沾陽春水,宛如柔夷滑如紗。 

 歲月從不敗美人。 

 這個秦始皇的做了三天大王的爺爺所最寵愛的女人,有著不下於趙姬的絕色,而歲月的風霜並沒有在她的身上雕刻出多少痕跡,反而如同絕妙的催化劑,在她的身上催化出了成熟,沉澱出了雍容,凝練成了高貴。 

 歲月,將她的妖豔洗滌成優雅,將她的嫵媚沉澱成了魅力。 

 她成了一個成熟可餐風韻十足的高貴婦人。 

 昌平君、昌文君低眉順眼的侍立在一旁,不敢多看一眼,也不敢多說一句話。因為眼前的女人,才是他們最大的依靠。 

 楚系的人願意團結在他們兩個周圍,不是因為他們兩個能力強、魅力大,而是因為華陽太后看好他們,把他們推出來做楚系的領頭羊罷了。 

 良久,華陽太后才結束了自己的創作,將一卷漂亮的楚篆帛書遞給了昌平君。 

 “昌平君可還認得這些楚字?” 

 華陽太后問道。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昌平君立刻用楚地語音念出了華陽太后所寫的文字,念著念著,唱了起來,唱完之後,才道:“太后所寫,當為三閭大夫所做之《九歌·東皇太一》,為祭祀天帝東皇太一的歌謠。” 

 “很好。” 

 華陽太后面露笑容。 

 秦國的這幾個太后都很有意思。 

 宣太后羋月的愛好是權力、男人和生孩子,不僅和秦王生了三個兒子,還和義渠王生了兩個兒子,失勢之後年老色衰七八十歲了還沉迷於養男寵,病重將死時還想讓最寵愛的男寵魏醜夫殉葬,而這件事在秦國朝堂舉世皆知,這從側面也說明了秦國的風氣開放; 

 華陽太后則是一個扶弟魔,或者說是一個扶楚魔,秦始皇的父親嬴異人就是穿著楚國衣服去見她並改名子楚,這才打動了她,由她全面勸說秦孝文王立嬴子楚為太子,嬴子楚才能上位;如今她對秦國的對楚政策有些不滿,但是又不方便直接在朝堂上指畫,所以才遙控起了昌平君; 

 趙太后則是一個慾求不滿的戀愛腦,雖九死其猶未悔,連親生兒子都願意殺的那種,只要男人能夠稍微一鬨,不論是從身體上還是從精神上將她拿捏,她很快就會忘乎所以,瘋狂而上頭。 

 華陽太后聽到昌平君這個楚王之子沒有忘本,懂得楚音楚律,還對楚國的歷史、文學有研究,更是大為歡喜,越看昌平君越順眼,喜道:“昌平君沒有忘本,這很好。” 

 而後,重頭戲來了,華陽太后嚴肅道:“昌平君,此去巴蜀,務必打出威風來,我們楚人想要在秦國立足,還得有軍功,這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虞國,竟然先打楚國,又打秦國,實在可惡!” 

 華陽太后臉上的厭惡之情幾乎都要溢出來了。 

 打秦國也就罷了,竟然還打楚國,而且還是先打楚國,都快要把楚國打死了,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子明白!” 

 昌平君恭敬的行禮道。 

 昌平君對楚國的感情很複雜,一方面他被楚考烈王拋棄在秦國,另一方面他卻是楚國王子,又有華陽太后這些扶楚魔的影響,對楚國有種難言的熱愛,那種感覺就像是遠在天邊得不到摸不著的初戀,因為求之不得,反而在心中美化的無比美好,越加愛慕,只要有個機會,就願意為她拋妻棄子奮不顧身的那種。 

 “明白就好。” 

 華陽太后點了點頭,繼續叮囑道:“另外你要注意羅網,羅網這個組織一直被秦王掌控,我都沒能插手過,這次竟然被嬴異人託付給了呂不韋,呂不韋又給了趙姬那個小賤人,這裡面絕對有問題;不過,我也不是沒有準備。” 

 華陽太后說著,將一塊令牌送給了昌平君,道:“這是農家的信物。農家算是諸子百家中最大的一支,弟子遍佈天下。之前農家有一支投奔我,似乎是為了對白起動手,但不管怎麼說,這些人還是挺好用的,你可以用這個召集農家的俠魁田光,讓他幫忙蒐集情報或者做些不方便做的事。” 

 “小子多謝太后!” 

 昌平君叩首致謝。 

 有了農家相助,昌平君最後一塊短板也補齊了。 

 不過,得到滿足的昌平君並沒有急著離去,而是從昌文君手中接過了一個食盒。 

 “太后,我兄弟二人聽說楚人為了紀念三閭大夫,而製作了一種食物叫做‘粽子’,蘆葉裹米而成,我們兄弟聽說太后喜歡甜食,便用來自楚國的蘆葉、稻米,又加入松子仁、棗子、蜜餞等,嘗之滋味甚美,特意送給太后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