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潼關 作品

第二百四十八章 博山爐中沉香火

法雲閣中的毗盧遮那佛垂目低首,慈愛地看著世人,不論賢肖頑愚、善惡優劣。而佛前的爐火,也還在暗地裡氤氳不斷,鼓盪席捲起香雲薄霧,沾透了衣衿袖口。





法會前便細細碾成的沉香碎末,傳聞能夠增長修行者之身體諸種大根,香在火中點燃,正是由熱中升出的清涼,瀰漫於內心,更使人維繫正念,化煩惱為菩提,形成一片與世隔絕的莊嚴淨土,就這就這樣沉默地於人世間燻壇、灑淨,不斷燃燒。





可偏偏這處「莊嚴淨土」外,是這座四處沖天火起的悉檀寺,隨目望去只見房廊燎亂、屋舍潰塌,倉皇僧眾有人鼓舞滅火,有人倉皇失措,有人心生懼恐,儼然如佛經所言的“三界火宅,眾苦迫煎”。





就像原本的福報到了享盡的一天,可眾生只能在苦海中顛倒迷惑,無法從“三界”之中逃脫。





法雲閣中,面對著宛如暴惡可畏羅剎的吳之茂,安仁上人卻是身杆筆直,不避不趨。





只見他面容瘦削,神情堅毅,單薄僧袍之下的筋骨顯露,衣聞無風卻隨勢而動,雙目之中爍爍有光,彷彿一尊殘舊悲苦的羅漢塑像,縱使天地崩陷、萬物消亡,也就會在世間永住,護持正法。





吳之茂面對安仁凜然不懼的模樣,氣勢也是也為之一窒,終於在沉香浸染的濃氛中冷靜了下來。





他轉身從手下處接過一份海捕密信,由蒙面侍女轉呈王妃,待平西王妃迅速看過之後,才向滿場眾人開宣。





只見上寫以濃墨重筆,塗寫著一行行大字。





「廣州逆犯等人謀為不軌,事發潛逃,現喻各逆犯年貌籍貫,貴府合當亟刻刊示、懸賞諭挐。」





「一名:江聞,福建崇安人,年二十餘,中樣身材,蓄髮無須,使劍,常做道人打扮行走。又據佛山訊,據逆黨供稱,江聞與逆犯大盜駱元通交從甚密,並賜諢號「君子劍」……」





「一名:駱霜兒,年十四歲,瘦削身材,逆犯駱元通之女,擎使雙刀……」





「一名:趙樸……」





「一名:周……」





「……以上各姓名人犯,有查實首報拏獲者,系首犯賞銀五千兩、從犯賞銀三千兩。如有形貌相同、面生可疑者,不論軍民人等,許即密傳我處挐訊報解,慎毋容隱,事秘特信。」





這份海捕密信的底下,除了平南王尚可喜的署名,還加蓋著兩廣總督李棲鳳的大印,顯然是為了防止打草驚蛇,悄悄送來的。而紙上風雨潑濺、邊角漫滅的痕跡比比皆是,又顯然是通過官道驛站一騎絕塵,加急送到雲南地界的——





畢竟雲南與兩廣僅有一線之隔,李定國又蹤跡神秘地奔襲廣州城,雲南這裡不必多想,都知道該是朝廷防範的重中之重。





“安仁和尚,這江聞乃是廣州謀逆的反賊,雖然他的行蹤詭異、來歷不明,但在平南王府徹查之下,已經掌握了諸多線索,確認他在匪亂當中牽扯甚深,甚至與各個主謀都有瓜葛。”





“平南王尚王爺在探得此事之後,已經快馬上報給了朝廷,想來不久便會將他列為欽犯,普天之下緝捕,讓他插翅難逃!”





安仁上人毅然反駁道:“吳總兵,謀逆造反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豈能憑一己揣測便誣告成罪?”





吳之茂冷冷說道:“說得好。你們悉檀禪寺作為東道,應該對諸位俗家香客都瞭如指掌才對。此二人身上可有官憑路引?難不成是從地裡蹦出來的?”





為了防止流民作亂,明清兩代都嚴格執行了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的關卡制度,這些交通要道陸上為關、水上為津,嚴格制度下一旦有人違反,則要遭受重罰——【對凡無文引,私度關津者杖八十】。





而如果從關口以外的地方偷越的,稱為“越度”,處罰更重——【若關不由門,津不由渡,而越度者,杖九十。】





這樣的規定不管官民、遑論滿漢,都必須要受到監督,如順治三年頒佈的《大清律例》,甚至還專門設立了官員“赴任過限”之罪——【無故過限者,一日笞一十,每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並留任。】





當初江聞駱霜兒兩人,乃是為鎮壓沸海中的五羊,倉促中被拋到了雲南賓川雞足山這個地界,自然沒有這些隨身東西,甚至為了防止遭到盤查露餡,還特意在山下躲了幾天,才試探著到悉檀寺內掛單。





而投宿之後,弘辯方丈心思縝密,為了防止兩人身份暴露,也為他們偽造了關憑路引等契據。偽物拿來防備一般的盤查倒是綽綽有裕,但面對著興師問罪的平西王府,安仁上人就不確定能否瞞天過海了。





如果做最壞打算,吳之茂此舉肯定是不懷好意,設下了陷阱無數,萬一此舉被人當場拆穿,悉檀寺又得增添偽造文書、包庇歹人的罪名,到時候便更難收場。





天人那種禪定之樂,在佛看來跟坐監獄一樣,心思沉重,不敢枉念。凡人嚮往含飴之趣,在佛的眼中都是火宅地獄,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聽著屋外里拉崩倒、火爆水消之聲不絕於耳,三界火宅,眾苦難言,安仁甚至不知道此時的閣外閣內,到底哪個更苦,一時間也是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





悉檀寺的大火越發熾烈,雖然是從外部僧舍開始遭殃,卻無法阻止住逐漸蔓延態勢,這讓平西王府的人也十分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