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潼關 作品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朝須近玉爐煙


  孟春的暖陽透過竹林紗窗,明明斜照在臉上已經發燙,身體卻慵懶得一根手指都不想動,彷彿一切都停止了運作,獨剩耳邊爐火燎燒竹炭的噼啪微聲。

  虛室之中有兩人閒坐,此時還不曾言語,倒是悉檀諸殿間時有人聲傳來,迥異於往日的清冷。

  江聞端坐在方丈精舍之中,與老和尚四目相對微微皺眉,禪室中一縷檀香鳥然而起,如鯨如鶴,昇天入海,漸漸飄散在了清冷透明的山寺空氣之中。

  弘辯方丈自顧自地給兩人各沏了一杯茶,先前難看的臉色已經恢復了不少,慈眉善目兼具寶相莊嚴,任誰見了都要敬重上三分。

  “方丈,你這杯茶浸得太久,苦了,江某是決計不會喝的。”

  茶自然無所謂濃澹,有所謂的是品茗之人,江聞無所謂倏忽來去,顯然是老和尚有話要說。

  弘辯方丈沉吟不語,佛珠捻動,這下江聞倒有些坐不住了,自己被一記六脈神劍牽動的內傷還沒痊癒,可沒有功夫陪老和尚在這裡參苦禪。

  江聞不知道的是,眼前的老和尚也實在是怕了江聞這張嘴,那天老和尚也藏在韋陀殿中全程目睹,知道他的嘴簡直跟開了光一樣讓人驚懼,愣是把三個心高氣傲的武林高手忽悠瘸了。

  而後面,江聞說三天內無事,江湖上就真的平安三天;江聞讓弘辯方丈沉住氣,悉檀寺就真的一切如常了許久。直到今天不知為何,他終於下定決心請出閉關療傷的江聞。

  可一時間話不知從何說起,畢竟一切的轉變如此生硬,以至於許多人都來不及反應。

  平西王府高手聯袂殺上山門,悉檀寺滿門老弱無險可守,和尚們苦苦抵擋血流成河,最終被奪去珍藏典籍經書,這是一件多麼順理成章的事情,無論何時何地夾雜在江湖傳言中,都不會令人有一絲的意外情緒。

  可據那天徘迴在悉檀寺山門的香客親述,平西王府派出的幾十名高手竟是連山門都未曾突破,即便是技驚四座的四大高手,也被幾名貌不驚人的老和尚阻擋在了韋馱大殿,最後付出了一傷三敗的慘重代價。

  自古傳言不可盡信,被加入誇大附會、諸多演繹也在情理之中,大理等地的人心知肚明。像平西王府招攬了那麼多的奇人異士,就算是佛祖真身親臨也得被刮下一層金粉,怎麼會怕了一座小小的寺廟?

  可當這些人惴惴不安地旁敲側擊過後,卻發現即便平西王府中,如今也正流傳著四大高手摺戟沉沙的說法,更有甚者還言說其中三位高手並非被擊敗,而是被高深玄妙的佛法所渡化,如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左右規勸都不能讓他們離開悉檀寺,剩下的高手也沒有臉面回去交差,索性賴在廟裡不走了。

  於是乎,不管眾人如何難以置信,也只能暫且認為悉檀寺這次,竟然真的從勢如累卵中轉危為安了……

  “阿彌陀佛,看來江檀越並不嗜茶。”

  弘辯方丈終於開口了。

  江聞臉色一黑,端著這杯比中藥還要黑上三分的不明湯汁,不明白老和尚為什麼品茶如此奇特,就像老和尚本人一樣,給人一種出淤泥而塗抹均勻的奇特感覺。

  江聞本以為,弘辯老和尚會責怪他前幾天的信口開河,畢竟拿著胡編亂造的悉檀寺源流哄騙外人,硬是把祝國悉檀寺吹成了大理天龍寺,少林武當聽了都要表示自愧不如,這樣的作派按佛家說法,死後拔舌地獄雅座一位是沒得跑了。

  可老和尚如今不僅什麼都沒說,還吩咐悉檀寺上下不得妄加議論,竟是默許了江聞在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如今悉檀寺如今表現的越出挑,就越能分擔麗江木府面臨的壓力,東晉道安和尚就說“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心裡要想著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弘辯方丈狠得下心這麼做,顯然不是尋常和尚能有的心態。

  沉默又開始蔓延。

  弘辯方丈至今只說了一句話,做了一件事,江聞卻已經能夠敏銳地聽出弦外之音。嚼苦茶,飲沸水,弘辯方丈所指代的分明就是悉檀寺當前的處境,悄悄問江聞既然“並不嗜茶”,何必滾這趟渾水?

  江聞也不知道怎麼回答,總不能瞎說大實話,坦白自己這麼幹,其實只是為了在山上找點樂子,順道給平西王添堵吧?

  老和尚身上擔子很重,對此江聞也能夠理解,自古創業難守成亦難,像悉檀寺這樣創建不過數十年的禪寺,又身處信仰駁雜的雲貴之地,根本沒有墨守成規的空間,最需要的還是弘辯方丈這樣不拘一格之人。

  有時候認識一個人,不需要太多言語上的交流。江聞這幾天躲在法雲閣中療傷的時候,發現悉檀寺本該是天台宗的支系,法雲經藏裡卻混雜了臨濟、曹洞、雲門諸多南傳禪宗的典籍。如此兼容幷包,看上去還可能是正傳法脈一身多祧,就知道老和尚非尋常人了。

  屆至此時,江聞覺得自己還是淺薄了些,弘辯方丈已經將自己視作救命稻草,先前就算打造個悉檀三百僧兵恐怕對方也不會有異議,區區三十六天罡僧根本不在話下。

  三十六天罡僧,這是江聞給那天六名老和尚出道的藝名,就跟出兵二十萬號稱百萬一樣,為的就是製造出高手如雲的錯覺,讓別人以為“像他們這麼能打的還有三十個”。

  而為了讓老和尚們心裡好受一些,江聞還特意解釋道,三十六天罡僧,指的是出家三十年的六個天罡僧,外人理解出現偏差則是他們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