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潼關 作品

第八十一章 仙骨無寒暑


  幔亭峰丹崖峻拔,蒼松環簇,好似一座巨大的翠屏。

  峰崖東南壁,鐫刻著明代吳思學書題的“幔亭”兩字,似這處引人注目的勒巖擘窠大字,即便月夜中,也在數里之內清晰可見。

  峰腰有一條長形風化巖洞,洞內一片巨石,渾然方正,石面平整如砥石,宛如棋盤平放,上面卻還用篆書刻著“漢祀”二字,蒼虯有力、深入石面。

  但今夜石洞中燈火通明、燭照毫纖,彩縵綿延、朱啥鋪地,縷縷香氣傳遍洞內,棋盤石四周也坐滿了男男女女的賓客,都作舉杯宴談的豪飲狀,只是遲遲沒有一人行動。

  隨著洞外的冷風吹拂,滿桌的賓客才慢慢迎著風,發出了呼呼啦啦的輕響,晃動著手臂衣襬,宛如無數飛蛾扇動翅膀撲向了燭火。

  這時候,只有深處宴會中的人偶然轉頭側身,才會在瞠目結舌中發現,這些峨冠博帶、珠釵翠環的入座賓客竟沒有一個是活人,全是由宣紙紮成的擬真人物。

  洞內環坐的天官、星君、金童、仙女衣著華麗、身形僵硬,他們臉上塗著濃彩重墨、裝飾著誇張的腮紅,用於掩蓋肌底的死白色,卻蓋不住點墨畫成的無神眼睛,只是保持著固定不動的姿勢,喚開著一場無聲的盛筵,

  這些扎紙手藝越精湛,紙人外形越栩栩如生,這些虛假軀殼就越瘮人;這些神仙姿態越出塵,宴飲動作越生動灑脫,這場無聲的盛筵就越驚悚。

  當這些本該伴隨著死者焚化昇天的紙人,成為活人開宴的同座賓客時,想必再美味的食物入口,也不禁細品出一絲絲的紙燭味和冥寶氣……

  “元化真人,為何愁眉不展?可是本仙招待不周?”

  一道虛無的聲音迎風傳來,彷彿來自渺渺天外。

  元化子細細思索,似這種飄渺無依的話語,會是出自香爐中的一縷青煙,或者是幽洞中的一條老龍,但絕不會由一個活人說出。

  元化子端坐在紙人宴中,自然盤坐如寂寞曠然,垂目著絲毫不以身旁的恐怖為意。

  “老道是出家之人,不飲酒不沾葷腥,貴主人的好意只怕是錯付了。”

  飄渺虛無的聲音再次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