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第210章 變節太快了!



這樣的日子,如何能說是不好過呢?即便是葉仲韶也承認,這裡的百姓,日子要比外頭過得更好,而哪怕是他們這樣的仕宦人家,拋開了收入不說,日子也是順心的。




便是把收入計算在內,也不是沒得比較——地租固然是有,但是不穩定的,天候不好就要減免佃租,差的時候,一年不過百把兩銀子,這便是所有的收入,而支出則極多,考學是個很重要的開銷,也很貴。而在此處,收入的來源很多樣,他們一家現在是四個人做活,三年後,蕙綢也可以去做老師了,還有云期等四子,不過五六年,都將逐漸長成,所有子女的教學開銷,在這裡是不必列入預算的,如此算下來,家用其實比在老家,可能還更寬綽些,妻子所說,‘買活軍這裡的確比家裡舒服’,大約也蘊含了這些考慮。




葉家論家計,不如沈家,葉仲韶多年來讀書趕考,遇到天候不好的年份,便是花用妻子的嫁妝,他本人對此其實耿耿於懷,十分過意不去,只是苦無其餘辦法,因此提到這家計的事情,便格外氣虛,只道,“舒服是舒服,只是……若就這樣不回去了,該如何對若思交代?書信往來,未曾間斷,當時說的是數月即返,這親事若不能成,兩家人幾代的交情,只怕都要毀於一旦。再者,舉業何如?讀了十幾年的書,難道便這樣全放棄了不成?”




這都是現成擺著的問題,妻子顯然也有過考慮,聞言,立刻回答,“昭齊今年才只十三而已,至少還有三四年的時間,我等一向滯留不歸,難道袁家還不明其中意思嗎?這是一,二來,買活軍已取福建,你也聽曼君說了,又自己眼見,雲縣上下,法度森然,令行禁止,哪有半點亂相?吃下福建,絲毫不覺勉強,其將來必定不止於此。”




“說不定三年後,買活軍已取江南矣!到時,又哪還有什麼回鄉的計較?你我無非只能低價變賣田產,再回頭來考這裡的班學,與如今又有何異?”




這是有道理的,葉仲韶其實也在反覆思量,自然,若是要鑽牛角尖的話,哪怕買活軍取了江南,他們也可以誓與其周旋到底,不過葉仲韶至少有清醒的認識,他知道自己是做不成這種事的,說實話也不想摻和到兵事之中去,因此擺在眼前的就是兩個結果,第一,等買活軍來佔領家鄉,賣地讀書;第二,背井離鄉,逃到買活軍暫沒有佔領的地方去,設法安身。




現在留在雲縣,也是背井離鄉,將來逃到外地,也是背井離鄉,那自然還不如留在繁榮且安全的雲縣,葉仲韶幾乎已有七成被說服了,至於舉業,妻子的口吻很輕蔑,“再說到秋闈,便是這科考中了,取了進士,放了外任,又如何?如今做官,要麼貪死,要麼窮死,以你的性子,貪汙受賄做不出來,我也不願你做,那這官也當不出什麼結果,多是錢也賺不到,官也升不上去,黯然返鄉,不過多個官身,對祖宗、族人有個交代,不至於跌了門第罷了。那樣的官,我料你也不愛當的。”




葉仲韶照舊是無法反駁,因為妻子完全沒有誇大,此時敏朝的官就是如此當的,想要升官,憑你有千般救國的壯志,也得備了銀兩打點,想了諂詞逢迎上官,這二者都並非葉仲韶所能為,事實上,他從前考科舉,只是因為他除了考科舉之外實在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葉、沈兩家的聲譽自不允許他去做生意,他也全然不會做生意,若說開私塾、開印書坊,則全然墜入俗流,便從此不配和親朋往來,這些事只能是考中科考之後,有了功名護身,才能作為風雅副業被人接受。若說他嚮往做官,那也實在是沒有的。




真要說的話,他倒是想在買活軍這裡做吏目……這裡什麼事都很講究規矩,更重要的是,官府也在積極地維護規矩,固然,不是十全十美,也經常能見到不平之事,譬如小吏索賄,又譬如鄰里爭鬥口角,至於生意上的糾紛,也是無日無之,但索賄的小吏,往往很快便被奪職法辦,而鄰里的口角,最後也往往是依理而結,並非是雙方各自尋找靠山,如此收科。葉仲韶很喜歡這樣公事公辦的氛圍,他覺得他是很擅長公事公辦的,也很嚮往這種丁是丁、卯是卯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下辦事,一定是一件讓人舒服的事情。




“那……難道真把祖田都變賣了不成?”他又有些躊躇了,雖然田以往也沒有少賣,但一起全賣掉,影響還是很大的,而且在族人中會留下很差的名聲,這也等於是完全不給自己留後路了。




“不想賣的話,不賣也可以,便將佃租暫存著,橫豎這幾年買活軍應當還不會立刻用兵江南,時間還算寬綽。”




“但不賣的話,難道一向賃房住嗎?”妻子善解人意,葉仲韶反而又有些不願了,他覺得妻子少了些決斷,這時候就該推他一把,“若賣了田,也能有個近千兩,足夠在雲縣買下兩間這樣的院子,一間自住,一間出租,倒也能有些出息,足以貼補家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