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銀屏張星憶馮永 作品

第1184章 計中計

  “還是不行啊!”

  遠遠地看著這一幕的傅僉,咂了咂嘴:

  “城上的箭羽太密了。”

  “你這不是廢話。”羅憲盯著城頭,“城頭除了弓箭手,還有弩手。”

  他搖了搖頭:“自下仰攻,只能拋射,弩手派不上太大的用場。”

  雖然弓箭手準頭比不過弩手,而且訓練一個弓箭手也要比弩手難度大得多。

  甚至弩在平地對壘的時候,可能比弓箭還要好用一些。

  但弓箭手一直都是軍中遠程打擊的主流,原因就在於此。

  因為弩只能平直射擊,這就決定了它在戰場上的適用性,遠不如弓箭。

  “想要壓制城頭的弓弩手,必須得堆土山和打造臨車。”

  把土山堆到比城頭還高,攻守之勢異也,攻方就能居高臨下。

  但想要把土山堆得比城牆還高,何其難也?

  不但費時,而且也有一定的先決條件。

  比如說,要先把城外這條護城河填平。

  眼下吳軍僅僅搭起浮橋,方便步卒渡水攻城——但凡有水的地方,吳軍都具有一定優勢。

  淮南之地水流湖泊密佈。

  六安城依水而建,西面有沘水穿城下而過。

  唯有南東北三面可布兵而圍。

  六安城的護城河,正是引自沘水,既寬且深,甚至可以行船,想要填平它,何其難也?

  所以只能選第二種辦法,打造比城牆還要高的臨車,上面佈置弓弩手,掩護地面的部隊攻城。

  但臨車屬於重型攻城器具,想要打造出足夠的數量,何其難也?

  “攻城何難也!”

  羅憲發出一聲感嘆。

  傅僉點頭:“吳軍要挺不住了,又要退了。”

  說話間,諸葛恪所處的主帥方向,果然響起了金鑼聲。

  由於護城河存在的干擾,再加上西門慘敗的影響,讓諸葛恪謹慎了一些。

  他並沒有組織起第三次的試探,而是讓大軍緩緩全面後退,回到營寨休整。

  反觀六安城內的魏軍,先是敗了西門的吳寇,然後又打退了對方的兩次攻城。

  如今看到對方退兵,就算知道不過今日暫時休兵,仍是士氣大振,發出了歡呼聲。

  諸葛恪聽到六安城頭傳來的隱隱聲浪,臉色陰沉:

  “來人!”

  “將軍?”

  “傳令,督促軍中匠人與民夫,讓他們加緊打造浮橋,明天至少要達到能過馬的寬度!”

  “喏!”

  今天的浮橋還是小了些,一次性不足以渡過太多的士卒,導致今日的兩次攻勢,並不足以試探出他想要的信息。

  不過諸葛恪也知道,六安城乃是魏國廬江郡的郡治,城高池深,非吳魏邊境舒縣小城所能相比。

  所以這個事情,急不來。

  就在諸葛恪用這兩三天的時間,襲擾城內魏軍,同時也試探城內各處防守的時候。

  親自領軍守在合肥的王凌,終於接到了六安的傳騎來信。

  “什麼?吳寇的真正目的是六安城?”

  對孫權翹首以待,同時一直在督促下邊的人在合肥周圍築營寨挖壕溝的王凌,騰地一下子就站了起來。

  他面目變得有些猙獰,狠狠地盯著六安所派過來的信使,厲聲道:

  “消息可靠嗎?文仲若可知,若是他被賊人所欺,導致合肥失守,乃是抄家的死罪!”

  “稟都督,吳寇圍城,文將軍親自出城破敵,這才能派出吾等前來報信。”

  六安到合肥不過一百五十里,傳騎日夜兼程,不惜馬力,最多兩天即至。

  只是此時正值初夏,傳騎的已是筋疲力盡,全身的汗水,如雨水而下。

  只見他勉力抬起頭:

  “城外吳寇,一至六安城下便立刻佈置圍城,站於城頭,可見其後軍仍是綿綿不絕。”

  “故而文將軍這才判斷,六安城外的吳寇,絕非偏師,這才派了小人前來給都督報信,望都督早做準備才是。”

  王凌臉色沉了下來。

  他揮了揮手,讓人把傳騎帶下去休息。

  然後來回走動,神色陰晴不定,看得出,此時的他,心裡已經有些猶豫起來。

  “若是文仲若判斷為真,那麼合肥必須派出大軍,前往六安救援,不然的話,萬一六安城有失,則淮南算是被吳寇破了一扇門。”

  吳寇佔據了六安城,那麼就可以隨時向東出兵,與從巢湖而來的吳軍合擊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