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銀屏張星憶馮永 作品

第0977章 惡夢重來


                 蕭關一戰後,魏國被迫徹底放棄了隴山以西以及隴山以東的安定郡。

  然後圍繞以郿城(對應斜道)——陳倉(對應陳倉道)——汧縣(對應隴關)——新平郡涇水河谷(對應安定郡)環關中一帶,構築防禦工事。

  至於馮賊這些年來在北地郡北邊,以及九原郡故地的小動作,司馬懿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一方面他除了一反後漢以來收縮北地郡的做法,積極地清除了靠近北地郡的某些親漢部族。

  同時又在秦內長城,也就是原北地郡北邊的沮水一帶(注:不是漢中的沮水,位於後世的陝北高原),設置了第一道警戒線。

  北地郡是北高南低,蜀虜想要從九原故地突襲關中,有一道屏障是必然繞不過去的。

  這就是橋山山脈(即後世的子午嶺)。

  橋山山脈是一大片山脈的統稱,群嶺海拔並不算太高,但是地勢比較複雜。

  就算是後世,它也是黃土高原保存較好的一塊天然植被區,是黃土高原中部地帶重要的生態森林。

  橋山山脈北面正好起於沮水源頭,南面止於北地郡的郡治富平縣。

  秦直道以“之”字形,蜿蜒於橋山山脈各個山嶺的山脊上。

  大軍行走於秦直道,可以俯瞰整個山腳下的所有情況。

  前漢在沒有收復河套地區以前,就是靠著這片山脈,阻止匈奴南下,進入關中腹地。

  可以說,它就是關中阻擋南犯之敵的最後一道屏障。

  後漢以來,北地郡一直收縮,最後的疆域也是止於這一片山脈。

  橋山以北的地方可以丟,橋山萬萬是丟不得的。

  所以司馬懿自然也知道橋山的重要性,他不但讓人在秦直道上挖溝為壕,修築壁壘,用以阻擋騎兵。

  同時還在橋山各個險要山頭關隘設立營寨,打算步步為營,阻擋敵人。

  而因為橋山南邊山脈止於北地郡的郡治富平縣,所以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河流,從群嶺中匯聚而出,流經富平縣。

  密佈的河網,只要利用得當,也可以延緩騎兵的前進,這就是司馬懿的第三道防線。

  可以說,司馬懿對北地郡防禦的重視程度,超過了任何一個人的想像。

  他壓根就不會給對手從北地郡突襲關中留下一丁點可能。

  沒辦法,馮鬼王麾下的鬼騎,實是太過恐怖,若是讓他們翻過了橋山山脈,進入關中平地,那麼誰也不敢說能擋得住鬼騎的衝鋒。

  漢軍若是想學霍驃姚,從大漠繞個大圈過來,順著秦直道南下,那也得把他佈置在橋山各個山頭的營寨逐個攻破。

  問題是……從九原故地過來的敵人,必然只能是騎兵。

  騎兵要付出多大的傷亡,才能攻下這些密密麻麻,還是佈置在山頭險隘的營寨?

  馮永自然不知道司馬懿的這些佈置。

  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此次領軍出塞,在繞了一個大圈後,極有可能會在將來某個時刻,一頭撞上最硬的那塊龜殼。

  就在他正在大漠上順手牽羊牽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漢中和隴右的魏國細作,早已是奔走如飛,穿梭於秦嶺和隴山的深山老林裡。

  他們行走於只有樵夫才知道的山間野徑上,要把漢軍出動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遞給關中。

  而最先把消息傳過來的,卻是郿城。

  雖然蜀人藉口商旅久不行走,早兩年把漢中數道都封鎖了。

  但作為漢中蜀虜最有可能出現的斜谷道——另一條路是陳倉道——郿城放在斜谷道上的遊哨,一直就沒有斷過。

  遊哨探知斜谷道深處似有蜀虜異常,再配合隴山關口的突然封閉,不讓商旅往來,讓司馬懿一下子就猜到了可能要發生的事情。

  待蜀國境內的細作把第一份情報送到長安,司馬懿當場就認定了這份情報的真實性。

  “傳吾令,讓郿城加派哨探,務必探清蜀虜的動靜!”

  司馬懿“啪”地一聲,把寫著緊急軍情的帛絹按到案上,厲聲道。

  “喏!”

  “來人,給汧縣與陳倉傳令,讓他們加緊防備,嚴守不得有失!”

  “喏!”

  吩咐完畢,司馬懿突然長長地吐出一口氣,全身都放鬆了下來,眼中閃著莫明的光,喃喃地說道:

  “終於來了!”

  誰都知道,佔據了極大地利的蜀虜,遲早會有一日會進犯關中。

  數年準備,等的就是今日。

  若是此戰一敗,則大魏將徹底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

  相反,若是此戰能反敗蜀虜,則隴右可復。

  隴右在手,則涼州無憂。

  就在司馬懿重振精神,正要發出第三道軍令,忽然遠處傳來一陣沉悶無比的巨響。

  這聲巨響,似雷非雷,有類金器交擊。

  司馬懿聽到這個聲音,心頭一跳,似是想起了什麼,連忙跑到門口,向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