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銀屏張星憶馮永 作品

第0955章 鑄大錢


                 要說上陣殺敵,布兵擺陣,關大將軍一隻手就能吊打馮土鱉。

  但若是論起陰人謀國,十個關將軍也比不過馮鬼王。

  生活在三國時代的關將軍,又是個女兒身,何嘗見識過這等謀略?

  但見她滿面的不可思議,有些吃驚地問道:

  “萬一吳人當真要自己鍛造呢?那豈不是資敵?”

  “不會,我算過了。”

  馮刺史搖了搖頭,自信地說道:

  “以漢中冶為例,五年前做出一副鐵甲騎軍的人馬鎧甲所需成本,比起現在的成本來,至少是三倍。”

  說到這裡,馮刺史看向關姬,臉上露出古怪的笑容:

  “細君你可知道,這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就是降價三成賣出去,也還有翻倍的利潤。”

  “細君你說,若是換了你,你是願意自己花十數萬錢去打造一副鎧甲,還是願意花三五萬錢去買一副鎧甲?”

  明明已經從馮刺史前面的話裡聽明白了這種交易裡面的陷阱,但關將軍聽到這筆帳之後,仍是心神搖曳。

  她很想說寧願花十數萬錢去打造一副鎧甲,但最關鍵的問題來了:錢哪來?

  “沒有錢,一切都免談。”

  馮刺史攤了攤手,“後漢一年的府庫也就八百萬緡左右,而在沒有毛料和紅糖的前些年,大漢一年的賦稅收入,摺合也就才一百萬緡。”

  “至於吳國,我們從寬計算,算它有三百萬緡,一副鎧甲的打造,算它十五萬錢,那就是一百五十緡。”

  跟吳國交易這麼多年,馮刺史對吳國的國庫收入,就算不知道具體詳細的數目,但大概數目還是心裡有數的。

  “三千副的話,我們算它四十五萬緡,那就要佔去吳國府庫一成半的收入。”

  “這還僅僅是算鎧甲的價,戰馬的錢呢?養馬的錢呢?保養甲冑的錢呢?將士的錢糧呢?”

  “這麼一算下來,三千鐵甲騎軍一下子至少要花吳國府庫近三成的錢,而且後面每年還要花費大批錢糧保養。”

  “一場大戰下來,戰馬哪有不死的?到時候又得再花錢……”

  全國勳貴官吏的俸祿、手底下十萬大軍將士的支出,哪一個不要錢?

  更別說這年頭的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弱,江南又是水鄉,你不得留些錢糧應付災害之類的?

  這三百萬府庫收入,是府庫收入,可不是專項軍費。

  事實上,吳國有沒有三百萬緡的收入,還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呵呵,”馮刺史微微眯起眼睛,“孫權就算是捨得,他能拿得出來?”

  “孫權要是有錢,他就不會在幾年前鑄了一批五十大錢。”

  鑄大錢,就意味著國庫沒錢,就意味著國家要割韭菜。

  後世以“阿妹你看”最為典型。

  缺錢就了死命印綠票,用來收割全世界財富的同時,還能向外輸出通貨膨脹。

  鑄大錢也是一樣的道理。

  只不過收割的範圍小一些,僅限於國內的士吏百姓。

  反正興漢會跟吳國的交易,從來就是隻收五銖錢,要不然就拿吳國的特產來換,珠玉玳瑁啊什麼的。

  當然,少不了馮會首點名需要的水玉,大公驢等等。

  再後來,南鄉儲備局的票子開始流入荊州。

  再到現在,票子已經是荊州大宗交易貨物的主流貨幣之一。

  雖然不是吳國的法定官方貨幣,但它有興漢會的背書啊!

  南鄉又掌握著最先進的造紙術、印製術,還有油墨配方。

  今年種了一批蓖麻出來,南鄉那邊已經按照馮刺史的指示,開始嘗試用蓖麻油配製新的油墨。

  而吳國連最初始的印刷術都莫得,它就是想偽造,那也無從下手。

  再說了,票子攜帶那麼方便,它不香麼?

  大錢有票子硬麼?

  反正在荊州不少人眼裡,“大泉五十”肯定沒有南鄉儲備局發行的票子硬。

  關姬聽完這個套路,這才有些恍然大悟,她古怪地看向馮刺史:

  “你是料定孫權沒錢,所以才讓吳人拿造船和操船之術來換的?”

  “只是就如你所說的,他們拿造船與操船之術來換了鐵甲騎軍之術,又拿舟船來換戰馬,那再拿什麼來換甲冑兵器?”

  馮刺史邪惡一笑:

  “那就讓孫權繼續鑄大錢啊,大泉五十不夠,那就再鑄大點,大泉五百也是可以的嘛,五百不夠,那就再鑄一千,兩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