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銀屏張星憶馮永 作品

第0933章 消除不去的夢魘


                 相比於孫權在逍遙津徘徊不定,被派去攻打廬江的全琮動作要快得多。

  廬江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全琮就已經領軍直逼六安城。

  不過也幸好陸遜去年曾偷襲過六安城,所以守軍早就有準備,得到境內出現吳軍的消息,立刻緊閉城門,不讓進出。

  正蜂擁向六安城內逃來的士吏百姓,好不容易逃到這裡,竟是無法入城。

  所有人不禁在城下哭喊救命,只是城內守軍非但沒有開門,甚至還射下箭來,逼退眾人。

  就在這個時候,不知誰又在大聲喊道:

  “吳人至矣!”

  果見遠處煙塵大起,吳人已快要到城下。

  城外的眾人不得已,只好惶惶然四處尋路逃散。

  吳軍的斥候早就把這個情況上報了過來。

  軍中諸將得知,頓時大喜,紛紛向全琮建議道:

  “衛將軍,城外這般多男女丁口,何不分兵捕獲,一可增益部曲,二可邀功請賞。”

  吳國軍制,乃是部曲世襲制,除了皇帝所領禁衛中軍,其他各部軍士皆可世襲。

  故吳國大多領軍之將,極是熱衷平定山越蠻夷等叛亂,因為所俘可以收為部曲僕客,為自已所用。

  而對外用兵,則是少了一份熱情,多了一份謹慎。

  畢竟為國作戰,死傷的將士有相當一部分可算是自已私有的部曲。

  只是沒有想到,這一次出戰,居然有這等斂財的好機會。

  在他們眼裡,那些四處逃散的男女百姓,那可都是財產啊!

  六安城在望,軍中諸將不想著如何攻城,只想著如何分兵捕獲百姓,以增部曲。

  全琮看著一張張興奮而又貪婪的臉,雖然知道這是軍中傳統,但他心中卻是憤怒的同時,又帶了某些悲哀:

  “陛下既付吾半數人馬以取廬江,自當以國事為重,焉能見小利而失其職?此非人臣所為哉!”

  “今若分兵捕民,則攻城難免拖延,捕得之民再多,又何以能與攻取廬江相比?”

  “且我軍初至,情況不明,誰知敵軍有無埋伏?若是輕易把兵力分散出去,萬一被敵人所襲,區區民眾,又如何彌補將士死傷?”

  “介時不止是我,在座各位只怕亦難逃罪責。與其捕民求功而獲罪,不如全力攻城。”

  雖然全琮乃是吳郡人,實打實的江東豪族出身。

  不過他娶了孫權之女孫魯班為妻,乃是孫權女婿,深得孫權所重。

  好歹孫家入主江東已有數十載,這麼多年來,培養出幾家願意全力效忠的世家豪族,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畢竟萬一孫吳真成天下共主,那麼有從龍之功的他們,獲得的利益自然要比偏安江南大得多。

  全琮算是深度綁定了吳國皇室,所以他與一些江東世家不大一樣。

  相比於苟安江南,他更希望吳國能積極進取,統一天下。

  懷有這種想法的江東人士,還有陸遜、朱然等人。

  所以自是看不慣諸將以私利為先,不以國事為重的行為。

  全琮既是衛將軍,又是軍中統帥,以他的身份說出這番話來,諸將就算再怎麼不甘心,也只得怏怏而下。

  很快,吳軍來到六安城下,驅散了周圍百姓,然後開始做攻城準備。

  哪知這一準備,就是二十多天。

  原因很簡單。

  因為東邊一直沒有傳來陛下已經到達合肥城的消息。

  孫權沒有拖住合肥的魏軍,那麼全琮這邊,不但要提防壽春的魏軍來援,同時還要防備合肥方向的魏軍。

  去年陸遜遇到這種情況,都只能是連夜撤軍,全琮又豈敢託大?

  孫權在巢湖邊看風景看得太久,全琮都有些按捺不住了,開始焦慮起來。

  所謂兵貴神速。

  全琮最開始的一路突進,就是為了讓廬江諸城來不及防備,沒想到現在竟是在六安城下白白浪費了二十多天。

  現在別說魏國準備得怎麼樣了,就是六安城的城牆恐怕都已經加高了一丈。

  至於尚未出現的援軍,誰知道現在已經到了哪裡?

  全琮還只是焦慮,軍中諸將已經開始有些怨言。

  陛下神武之姿,做臣子的當然不敢抱怨。

  他們抱怨的,自然是全琮不讓分兵捕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