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銀屏張星憶馮永 作品

第0895章 揭開


                 “曹使者,此處乃是往來商旅折腳力,還有那些沒錢去聽書的窮苦下人才來的地方。”

  李遺跟在曹三身邊,負責送他回漢中。

  看到曹三神色有些不豫,便笑道解釋道,“這裡所說的《射鵰三書》,不知經過多少人曲解,已失去了原意。”

  “若是曹使者當真喜歡這三部書,可去冀城裡頭專門說書之處。那裡的說書人,是從南鄉那邊過來的,說得才叫地道。”

  “待到了漢中,可去南鄉一遊,那裡才是馮君侯真正的起家之處。”

  曹三聽了李遺的話,不禁有些疑惑地問道:

  “何謂《射鵰三書》?”

  李遺帶著曹三走出瓦市,邊走邊道:

  “這瓦市勾欄之處,所說所戲者,至少有一大半是與三部書有關。”

  “第一部叫《射鵰英雄傳》,講的便是周赧王十年至三十五年,遊俠兒郭靖與黃蓉之事。”

  “第二部叫《神鵰俠侶》,主要講的是長平之戰後,郭靖之侄楊過之事。”

  “第三部則叫《紫電青霜記》,講的是遊俠兒張無忌得郭靖所遺《武安君兵法》,領天下游俠,助高祖皇帝平天下之事。”

  曹三原本聽到這三本書講的都是遊俠兒之事,本是不屑。

  哪知最後竟冒出一個《武安君兵法》,當下不禁臉色大變,脫口而出地說道:

  “《武安君兵法》?那不是馮郎君……”

  說到這裡,他猛地意識到不對,連忙收住口。

  只是“馮郎君”這三個字一出口,李遺就已經轉過頭來,警惕看著他:

  “曹使者何出此言?”

  曹三情知失言,當下有些訕訕地說道:

  “關中有傳,馮郎君練兵有方,自領軍以來,每戰必勝,乃是學了昔日淮陰侯所遺《武安君兵法》……”

  聽到這話,李遺的神色變得古怪起來。

  這個傳言吧,最早應該是從漢中傳出來的,現在在漢中傳得滿大街都是。

  再具體一點,最有可能的,就是漢中的南鄉。

  因為一提起南鄉,就必然要提起兄長。

  這些年來,兄長戰功赫赫,也不知是誰傳開的,說兄長學過《武安君兵法》。

  自隴右之戰後,其實南鄉那邊,就已經有了這類傳言。

  待蕭關之戰的消息一傳開,這類傳言就達到了頂峰。

  現在別說是漢中的百姓,就連興漢會內部,也有不少人在嘀咕:

  這事……不會是真的吧?

  畢竟淮陰侯也曾以師禮武安君之孫李左車,真看過《武安君兵法》也說不定。

  要不,陛下為什麼偏偏就在蕭關之戰前後去漢中拜祭高祖皇帝的故地,而且到現在都沒回錦城呢?

  這不明擺著要學高祖皇帝當年事?

  就算是在李遺看來,這個事似乎都有些玄乎。

  趙二郎是個什麼樣的貨色,他還不瞭解嗎?

  武藝自然是有的。

  但要說真憑他自己的本事,以現在的年紀,能在軍中混個裨將就算有前途了。

  至於所謂不負英雄之後,什麼三千鐵騎衝十萬敵陣,什麼鬼將名震關中……

  要是沒了兄長的提攜,那就是在做夢!

  李遺每每思及此,心裡要說不後悔,那都是假的。

  當年自己就是晚了那趙二郎一步啊!

  就差了那麼一點點。

  曹三自然不知道,為何李遺一聽到這個,臉色就有些不好看的真正原因。

  他只當是自己方才的話,當下連忙道歉道:

  “吾失言了,還請李郎君勿怪。”

  李遺從深思中醒悟過來,當下搖了搖頭:

  “無妨,此傳言,便是漢中,坊間亦多有人說。”

  說到這裡,他甚至笑著說道:

  “不瞞曹使者,別說是他人,就是吾在私底下里喊君侯為兄長,其實心裡對此事亦是所懷疑……哈哈!”

  曹三這才鬆了一口氣,跟著笑起來:

  “李郎君既與馮郎君私交甚篤,為何不問個清楚?”

  李遺擺了擺手:

  “曹使者別看君侯年紀不大,但其實威儀甚重,且這等事情,乃是君侯師門密事,如何能輕易詢問?”

  曹三聽到這話,心頭就是一跳:

  “李郎君是說……君侯當真有可能學過《武安君兵法》?不對,這武安君當真留下了秘密兵法?”

  李遺打了個哈哈:

  “君侯之事,吾如何敢亂說?不過這後一事,吾倒是可以說說。”

  “李郎君請講。”

  “君侯學沒學過《武安君兵法》吾自是不知,但武安君倒是極有可能留下兵法。”

  曹三聞言,心頭大是震動,脫口而出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