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銀屏張星憶馮永 作品

第0782章 是不是檄文?

  聽到老頭的話,再想起這幾年的種種,不少人臉上都現出絕望之色。

  一向高高在上的世家,何曾遇到這種事情,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他們一邊暗地裡咬牙切齒,一邊又得陪著笑臉倒貼上去。

  只是好多人一直都沒能明白過來,為什麼突然就變成了這樣呢?

  “何家的,你們那邊消息靈通,就跟我們說個實話,透個底。在座的人,都是在隴右有工坊份額。”

  “有這份利害關係在,做事都會知道分寸。”

  糧價不超過二百錢,五十錢也是不超過二百錢,一百九十錢也是不超過二百錢。

  五十錢與一百九十錢的差別,那可就大了去。

  真要因為糧食而導致工坊和草場出現問題,那就不是單單五十錢和一百九十錢的差別,那就是以萬錢計的事情。

  雖然他們不知道什麼剩餘價值,但讓他們知道,成本壓得越低,那麼自己得到的就越高。

  如果在獲利高額利潤的同時,還能避開風險,那就最好不過。

  大漢與曹賊之間的大戰,就是一種高風險。

  何家的代表苦笑著搖頭:“不敢瞞太公,這個事情,何家確實也沒收到半點消息。”

  “我此次過來,也是想知道,有沒有哪家得知什麼消息,也好讓何家早點做準備。”

  “那興漢會,不是在你們何家有份額麼?難道就沒什麼提示?”

  有人懷疑地問道。

  當初大漢丞相販賣毛紡工坊名額時,興漢會忙著開發越巂的孫水河谷,有一部分錢糧還是向大漢儲備局借的。

  所以名額自然無力去爭。

  東風快遞這般賣力地支持北伐,除了利益之外,興漢會有借條捏在大漢丞相手裡,也是一部分原因,算是勞務償還。

  後來各方勢力齊心協力幹挺李家大房後,何家和興漢會由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馮土鱉牽線,做了一筆交易。

  何家入股越巂牧場,興漢會入股毛紡工坊,交叉持股,達成雙贏。

  在不少人看來,這就是何家跪舔諸葛村夫得到的收穫。

  舔狗就是這麼爽!

  只是這一回,似乎何家也不好使了:“沒有得到任何提示,一切如常。”

  在場的一眾商場精英皆是茫然了。

  當這份公文傳回漢中時,大漢丞相的反應卻是大為異常。

  “誰說這不是檄文?這就是檄文啊!”

  與那些眼裡光顧看著自家一畝三分地的世家相比,他的政治眼光不知要高出多少。

  剛剛進入知天命的大漢丞相,鬍鬚已經變得雪白,除了那眼睛仍然精湛,那蒼老的面容,日見增多的白髮。

  都顯示出他已經開始加快衰老了下去。

  此時的他,平日裡因為經常伏案而變得有些佝僂的身子,居然又挺直起來。

  臉上神色大變,捏著公文的手在微微顫抖,可以看出他內心的震撼。

  大漢丞相嘴唇哆嗦著,好久這才暴喝一聲:

  “這小子……這小子好大的膽子!”

  把公文送過來的李遺心頭一跳,連忙垂下頭去。

  諸葛亮沒有去管李遺,他站在那裡,不住地自語,又彷彿是說給李遺聽:

  “如今世之檄文,說是傳於天下,實則傳於士吏。此子的檄文,卻是傳於軍士,即便普通士卒,亦能閱之。”

  “他這是……他這是欲復前漢之制耶?”

  前漢兵威之盛,非後漢所能比。

  其中戰力最強者,莫過於南北軍。

  南北軍士,多選良家子。

  所謂良家子,可不僅僅是身家清白而已。

  他們是個特定階層,家有恆產,家境殷實,知禮守義,知書識字,遵循倫理綱常。

  良家子意志堅定,服從性強,知漢胡之別,識華夷之辯。

  他們願意為大漢死戰不退,乃是大漢最優質的兵源。

  從軍後,他們的地位往往要比普通士卒高,乃是前漢南北軍的中流砥柱。

  拿最有名的羽林孤兒來說,乃是取從軍死事之子孫養於羽林,官教以五兵。

  什麼叫官教以五兵?

  就是官府不但要教他們識字讀書,還要教他們軍中之事。

  然自世家壟斷天下學問與天下土地後,後漢的良家子,與前漢的良家子,越發地不同起來。

  特別是恆、靈二帝時,世間有言: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哪還有什麼前漢那樣的真正良家子的模樣?

  在漢中這幾年來,大漢丞相不知去過多少次南鄉,他自然能感受到南鄉的與眾不同之處。

  “家有恆產,家境殷實,知禮守義,知書識字”這四句,放在南鄉的那些士卒身上,絕對是再恰當不過。

  雖然比起前漢的良家子,護羌校尉府的軍中士卒底蘊要差上一些。

  但比起那些號稱良家子,其實是世家子,最低也是豪族之後的子弟,南鄉士卒反而更像前漢的良家子。

  “講武堂,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