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澈元始天尊 作品

第六百一十九章 渭水訪賢,飛熊出山

  秉承著對賢才的真摯渴望,姬昌方才如此大張旗鼓的求賢,弄得遠在朝歌的帝辛都知道了。

  可即便姬昌表達的誠心已經夠可以了,姜子牙仍然窩在渭水垂釣,彷彿根本不知道姬昌的動作,悠然自得的吊著姬昌。

  姜子牙也是有傲氣的,他可是闡教嫡傳出身,若一聽到姬昌求賢,就屁顛屁顛的跑去投效,豈不顯得他過於廉價。

  男人啊,不論地位有多高,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太過容易得到,反而不會珍惜。

  但一直吊著姬昌也不好,容易讓姬昌生出不滿,日後君臣互生嫌隙,對闡教大計不利。

  所以,在吊了姬昌一段時間後,姜子牙自導自演了一出好戲,通過救了樵夫武吉一命,從而讓姬昌知道他隱居在渭水。

  果不其然,從武吉口中得知姜子牙隱於渭水,姬昌當即帶人跑到渭水訪賢。

  本以為自己到了渭水,就能把姜子牙請回去,然後與闡教搭上關係,獲得闡教的支持。

  然而姬昌還是低估了姜子牙。

  姬昌帶人在渭水兜兜轉轉一圈才找到姜子牙,親眼見證了姜子牙“釣魚無鉤,願者上鉤”的把戲。

  願者上鉤,釣的不是魚,而是有心人。

  姬昌登時瞭然,姜子牙也等他許久了,於是態度誠懇的邀請姜子牙出山。

  姜子牙見狀,即便心中樂意之至,卻還是端著世外高人的架子,與姬昌在渭水上演了一出君臣奏對,暢論天下格局。

  於歡聲笑語中,姜子牙歸順明主,姬昌喜得賢才,皆大歡喜。

  可臨了,要跟姬昌回西岐了,姜子牙又鬧起了么蛾子,裝作腿腳不便的模樣,非要姬昌揹他回去。

  姬昌無奈,為西岐大業,只得屈尊揹負姜子牙。

  不過姜子牙雖老,卻也不是那麼好背的。

  姬昌畢生精研易道,易道造詣直追伏羲聖皇,以至於耽誤了修行,修為還不及姜子牙,勉強只到練神返虛境界。

  練神返虛之境的修行者,揹負一座小山都可迅疾如風,何況一白髮老叟。

  然而姬昌背上姜子牙的那一刻,卻好似揹著萬里江山,承受著莫大的壓力,僅僅走了八百步,就再也走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