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三百四十四章 努爾哈赤是韓國人(上)

  在中原政權統治過的地方,乃至受到影響的地方,都能找到例子。比如郭康那個時代,中原人最熟悉的一句越南語,大概是一句“諾松空葉”的喊話。

  這句話,用越南字寫,就是“納銃空(滅)”。納、銃都是來自漢語的詞,意思是交出槍械;空是當地語言裡的助詞,表示否定;滅是個上折下滅的異體字,也來自漢語,就是折煞、殺死的意思。四個字合在一起,就是“繳槍不殺”。

  也就是說,這四個字裡頭其實三個都是漢語詞,發音也接近古代的漢語語音。換個明朝人這麼喊,他們一樣聽得懂……

  類似的例子還挺多,在越南語中形成了一個叫“漢越詞”的大類,哪怕後來越南改用拼音文字,也無法消滅如此眾多的詞彙。尤其是軍事領域,像武器、包圍、俘虜這類,幾乎就是漢語的原音。

  實際上,越南語和漢語,在語言學上連一個語系都不是,跟漢語和希臘語的差距,是一個水平的。但就算這樣,漢語也成功適應了下來,滲入了當地語言之中。

  漢語在這裡,依然是優勢語言。可能希臘語這種,抗性還稍微強些,其他地方的人,甚至都不怎麼抗拒。

  當然,希臘人的表現,其實也是態度問題,說白了是紫帳汗國對他們太寬鬆。歷史上,小亞的希臘人在兩代的時間裡,就接受了塞爾柱人帶來的突厥語——按理說,希臘語在文化水平上,是具有優勢的,反過來影響突厥語,甚至把那些土庫曼部落,帶的都不願說突厥語了才正常。奈何希臘人在這方面,一直相當靈活……

  這種情況下,才讓郭康認為,希臘語難當大任,推廣漢語是確實有效的。

  這裡的經驗教訓,參考清朝就可以了。

  雍正執政時,曾經試圖在全國推行官話,甚至為此下了強制命令,規定不會官話的人不能參與科舉。這件事的導火索,是粵、閩的官員和其他人交流不便,不過這背後,也有一整套的考量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