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五八一章 冬將軍

河北滄州自古有習武風氣,漢子們個個彪悍能打,這裡風氣又保守,對拜上帝教這種洋玩意嗤之以鼻,聽說太平軍過來,漢子們拳頭髮癢,很想跟太平軍比劃比劃。

滄州知州沈如潮,除了動用綠營兵和8旗兵,還另招募了3千名漢回滄州鄉勇,在滄州城南5裡紅孩口迎戰北伐軍。

太平軍首先以小股部隊焚燬了清軍大營火藥,廢了清軍槍炮,但當天大霧,太平軍自己也看不清,雙方只能展開近身肉搏。

滄州人那1身身腱子肉本來就只擅長近戰,肉搏時跟太平軍打得相當慘烈,但正規軍比江湖漢子還是更能打,滄州人退守到城內後,還堅持跟太平軍打巷戰,等到終於將這些走江湖的幹完,太平軍居然陣亡了4千多名廣西老兵。

林鳳祥跟這些老兵1路同生共死,感情已十分深厚,眼見死了這麼多戰友,1時怒氣沖天,情緒失控,下令全軍屠城,滄州漢、滿、回3族共1萬多百姓被北伐軍殺死。

屠滄州這事,嚴重損害了太平軍在北方民眾中的聲譽。

北方人民對滿清朝廷本來也沒什麼好印象,這1路在後勤與兵源上多多少少有人站太平軍這邊。

但是屠滄州後,太平軍在北方口碑迅速惡化,對於孤軍深入北境的太平軍,大家再不願提供援助,軍隊開到哪,就要遭到當地團練的頑強抵抗。

北伐軍就這樣通過1次屠殺,將人民群眾放在了自己的對立面上,之後不僅處處被打,還斷了自己在當地的補給。

這時更致命的事情出現了,打著打著,北方進入了冬季。

從廣西過來的精銳,既不習慣北方的麵食,更不習慣北方的寒冷,而且還沒有後援。

在向北進發的路上,他們衣食不濟,偏偏還遇到天津河堤因多雨決口,全軍將士深1腳淺1腳,不穿鞋襪,赤足走在冰冷的黃水泥地裡,1路疲憊不堪。

勝保和僧格林沁帶著6萬人大軍,就1直慢慢尾隨在北伐軍後面,他們這時候已不太著急,戰場主動權在他們手裡,只要慢慢磨,就足夠耗死北伐軍。

僧格林沁和林鳳祥都很清楚,這支部隊打到現在,是不可能衝進北京城了。

林鳳祥用盡全部力氣,也只能在10月29日,從滄州衝到天津西南的靜海縣獨流鎮,前鋒抵達離天津城5公里的稍直口村。

林鳳祥繼續說北方的天氣:“當時天氣寒冷,我軍缺衣少糧。如果繼續進攻,必然凍餓而死。於是在獨流鎮建立聯營。士兵們缺少衣服,就將少有的棉衣集中起來給值守的戰士,剩下的人擠在房間取暖。”

“所以,屬下認為,在北方寒冷的的氣候環境下,我們只要記住在冬季不主動大規模出兵便可以。敵人要來進攻咱們,那麼冬將軍就對他們不利。我想沙俄人也並非不怕冷,只是他們有保暖措施,同時知道如何躲避嚴寒。”

林鳳祥說的沒錯,這也是為何董良讓歐宗安在冬季來臨之前什麼都不做,1定要將營寨、窩棚和碉堡修建好。

等到冬季來臨,所有人都貓在營地裡面。

敵人要是來進攻,護衛軍還可以躲在碉堡裡阻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