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七十三章 康格里夫火箭

  這次抓住這些海盜的家屬,要是能夠順帶著將小刀會的殘黨也給帶出來,那就有意思了。

  一顆石頭扔出去,誰不想多打幾隻鳥下來呢?

  這件事情做好了,張大人那邊定然高興。

  到時候再將功勞的大頭安在富察大人的頭上,自己就升官有望了。

  廈門的海防營有戰船十幾艘,拿住兩艘福船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不過孫瑜要叮囑他們,不能將船給弄沉了,要是人都死了,沒了魚餌,倒是還怎麼釣魚啊。

  ……

  金門島東北海域,一支由三艘飛剪船、一艘英制護衛艦組成的艦隊正在向西南方向行事。

  為了防止驚動清軍,董良讓船隊儘量遠離岸邊行駛。

  這個時候,董良正在甲板上。

  他的邊上是一個鐵質的發射架,架子上擺著一個長筒狀,頭部尖尖的,尾部還帶有尾翼的奇怪武器。

  諸位不要多想,這次不是董良開的金手指。

  這個東西此時普遍的稱呼是“康格里夫火箭”。是英軍普遍裝備的一種遠程武器。

  董良的身邊圍著一些護衛軍海軍的軍官,還有一些陸軍的軍官也在旁聽。

  他們都恨喜歡董良講課。董良講課就像是聽故事一般生動。每次結束了都能夠讓人感覺到自己的見識大長。

  “元首,我看這東西就像是一個竄天猴啊。”炮兵中隊長周成國的話引起了一陣鬨堂大笑。

  “是啊,它其實就是一個放大改良過的竄天猴。其實這個東西在咱們宋代就已經用在戰爭中。後來大約在元代或明代傳入了印度,很快被印度人仿造和改進。經過了幾百年,印度的火箭技術有了極大的發展,火箭威力和射程都大大增加,一些火箭的火藥筒已經改用鐵製,還出現了各種型號。”

  “然後在兩百年前,英法等國入侵印度,遭到印度人的頑強抵抗。在這些戰鬥中,火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英軍在征服印度後,將繳獲的火箭帶回國內。在他們的兵工廠工作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對火箭有極大興趣,於是立即著手對其進行改造。經過幾年的探索,康格里夫製造了一種新的火箭。它們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們眼前的這個東西就叫康格里夫火箭。”

  “元首,這洋人還真是不謙虛,老是喜歡用自己的名字給東西起名字。”一旁的林嶽插嘴道。

  “你要是能夠做出一件差不多的東西,我也用你林嶽的名字給那東西起名。”董良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