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子彈 作品

第五百八十三章,朝廷廷掙

  嚴正道:“父親,兒子從小熟讀經典,卻發現經典之中多有自相矛盾前後不通之處!儒家強調忠君,按照儒家的意思,似乎,君王就算是夏桀商紂那樣暴虐的君主,也必須忠貞不二,這就是所謂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是為不忠!這些兒子都覺得好沒道理!這天下難道就是君王一家的天下嗎?百姓們難道都是君王飼養的牲口,可以毫無理由的生殺予奪嗎?而歷朝歷代的帝王之家不都是從造反開始的嗎?按照儒家的說法,皇帝都首先不忠了,憑什麼還要他的臣民效忠?說是天命所歸,可是又說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前前後後,樁樁件件,到處都是自相矛盾之言!恕兒直言,儒家的學說根本不適合治國!”

  嚴藩從未和子女探討過類似的話題,此刻突然聽兒子說出這樣一番離經叛道的言論來,先是驚訝,隨即憤怒,可是緊接著卻感覺無話可說。因為兒子的這一番言論雖然頗有驚世駭俗的味道,然而其中的道理似乎都是正確的,令人無從反駁!

  只聽兒子繼續道:“兒最近在思考一個問題,儒家學說誕生於春秋亂世,當時所謂‘至聖先師’的孔老夫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治國理念而各方奔走,可是卻處處碰壁,沒有君主願意使用他的學說,這是為什麼呢?如果這一套真的像現在說的那麼好的話,為何那些君主都不願意採納?難道那些君主都是笨蛋嗎?這恐怕是說不通的!兒苦想了許久,終於想出一個道理來,春秋亂世,群雄逐鹿,一個國家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富國強兵,而儒家那一套分明就是自我閹割的做法,駕馭百姓有餘,卻根本無法富國強兵,因此一旦使用了儒家思想,結果只能是迅速滅亡!”隨即冷笑了兩聲,嘲諷道:“可笑當年諸國君主棄之如敝履的學說,如今卻成為了大真之道!難怪大宋面對異族屢屢敗北,最後連中原也都整個兒丟掉了!究其根源,其實是儒家之禍,並非什麼奸佞當道,也非什麼昏君誤國!燕王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果斷罷黜儒家,富國強兵,否則就算燕王是天縱期才蓋世英雄,也不可能短短几年之內崛起於燕雲繼而連敗金人恢復中原!”

  嚴藩夫妻兩個心頭大震,呆呆地看著兒子。嚴藩眉頭一皺,喝道:“不要胡言亂語,標新立異!”嚴正抱拳拜道:“父親若認為兒哪裡說的不對,就請指謫出來。”嚴藩皺眉思忖,好片刻才道:“那麼多的明君聖主都遵奉儒家,總是有道理的!你年紀輕輕不要過於狂妄!”

  嚴正道:“兒並非狂妄,兒只是不認同儒家!父親說許多明君聖主遵奉儒家,其實如果兒子是皇帝的話,十有八九也會這麼做!”嚴藩不解地看向嚴正,問道:“你不是把儒家說得一錢不值了嗎,怎麼……”

  嚴正道:“儒家做為諸子百家之一,有一個作用卻是其他學說無可比擬的!其實兒剛才已經說到了,儒家唯一的作用就是駕馭百姓,愚弄百姓!一個皇帝若要令整個天下為私用,便必須要使用儒家這一套來駕馭百姓!用其他的辦法都是行不通的!”

  嚴瑤道:“哥哥說得對。”嚴藩沒好氣地瞪了嚴瑤一眼,“你也知道了!”嚴瑤吐了吐舌頭,垂下頭去。嚴夫人沒好氣地道:“你們都說到哪裡去了?現在不是應該考慮如何逃過這一劫嗎?”嚴正看了一眼父親,笑著對母親道:“娘,按照儒家的是想,咱們是不該逃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是為不忠啊!”

  嚴藩沒好氣地道:“算你說得對行了吧!”兩個年輕人聽到這話,十分喜悅,嚴瑤急忙問道:“父親,你同意去燕雲了嗎?”嚴藩嘆了口氣,點了點頭,道:“雖然我現在還搞不清楚究竟什麼才是正確的,不過為了咱們一家人能夠繼續開開心心的過活,還是逃離此地為好!”嚴正抱拳道:“父親英明!”嚴藩瞪眼道:“想歸想,可是如何做得到呢?”嚴瑤微笑道:“父親勿憂,女兒有一計策!”

  視線轉到襄陽。

  自從燕雲主力渡過漢水之後,曹勇便時刻準備迎接燕雲大軍的攻擊,全城軍民的神經時時刻刻都緊繃著。然而燕雲軍卻並沒有攻城,只是駐軍城外,不時派悍將前來挑戰罷了。襄陽軍民見燕雲軍並不攻城,原本緊張的心漸漸地平靜了下來,原本籠罩在襄陽城上空的那緊張惶恐的氣氛淡了很多。可是曹勇的憂心卻越來越重,他知道燕王此次大舉南下,志在必得,如今遲遲不攻城,顯然不會是畏懼襄陽的堅城湯池,定然在準備極厲害的殺招,一旦燕雲軍大舉來攻,恐怕襄陽便要萬劫不復了!心裡如此想著,更加不敢怠慢,每天從早到晚從晚到早,他都要親自巡視城防多遍,同時不斷思考己方的破綻。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燕雲軍始終沒有攻城,就連軍中許多將領也不禁心生懈怠了。這天中午,曹勇突然接到消息,朝廷的欽差大臣已經進城了。曹勇還以為是朝廷的援軍到了,欣喜地問來報訊的軍官:“有多少兵馬跟隨欽差大臣而來?”軍官道:“回稟大帥,只有三千兵馬。”

  曹勇大為訝異,難以置信地道:“只有三千兵馬?朝廷怎麼只派來了三千兵馬?”軍官搖了搖頭。曹勇想了想,覺得大隊援軍可能還在後面,一念至此,放下心來,對身邊的親兵隊長道:“隨我出迎欽差大人!”親兵隊長抱拳應諾。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