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子彈 作品

第一百六十五章,儒生百態。

  欽差大臣匆匆趕回朝廷,回覆說:“楊鵬抗旨不遵,不肯來京!”聽到這話,皇帝、群臣都不由得震驚變色,而且還不知所措。文臣就是如此,陰謀手段沒有用處,他們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孔一達出列,憤然道:“陛下,此賊的逆行已經暴露無遺,當立刻調派大軍征討!”一些大臣紛紛附和。寇準立刻出列,“陛下,我朝這些年戰事不斷,國庫早已空虛,百姓窮困不堪,而且各地將士傷亡慘重,且都頗有怨言。如此情況如何討伐?”

  孔一達沒好氣地道:“我****幅員遼闊帶甲百萬,怎可能連平定叛亂的軍隊都派不出去?”寇準眼中流露出厭惡的神情,“孔大人,國家大事可不是翻翻嘴皮子那麼簡單的!我朝雖然幅員遼闊,可是很多地方因為之前的匪患和官吏的貪贓枉法而窮困不堪,根本無法輸出錢糧來支持國家征戰,若強行徵收錢糧,只會激起民變;我朝雖有帶甲百萬,可是相當數量的軍隊卻已經耗損在了之前的征戰中,如今的軍隊士氣低落難以依靠,而且糧餉匱乏,如何去調動軍隊?”

  孔一達不禁語塞。寇準朝皇帝抱拳道:“陛下,臣以為上將軍之所以未遵旨來京,也是有苦衷的。據微臣所知,如今遼國以五十五萬大軍壓在燕雲十六州北線之上,且燕雲十六州內部匪患未息,如此情況之下,上將軍怎敢離開?”看向那位欽差大臣,質問道:“我所言可是實情?上將軍是否請你將這些話轉告陛下?”

  那個欽差大臣這個時候卻支支吾吾起來了。寇準大怒,喝道:“若不實話實說,待真相大白之時,你便是欺君之罪!”欽差大臣大驚,慌忙朝皇帝抱拳道:“陛下,確實,確實是這樣的!”皇帝有些懊惱地道:“既然如此,你為何不說?”“微臣,微臣以為那只是楊鵬的搪塞之詞。”

  寇準抱拳道:“陛下,張大人隱匿實情,欺君罔上,還請陛下治他應得之罪以儆效尤!”欽差大臣連忙道:“陛下,微臣絕非有意欺瞞陛下,實在是無心的啊!”“罷了,以後不要再犯了!”

  “謝陛下!謝陛下!”寇準道:“陛下,契丹人如今屯兵百萬在我北疆,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應當即刻罷黜花石綱及內外製造局,罷免各種不必要的苛捐雜稅,犒賞三軍,以提升民心士氣,同時整軍備戰以備不虞!”

  林特沒好氣地道:“寇大人這話危言聳聽了吧!遼人是我們的盟友,怎麼可能會威脅我們?至於提升民心士氣所言,更是無稽之談!如今天下太平,萬民稱頌,談何提升民心士氣啊!”

  王欽若也道:“不錯!寇大人只怕是在譁眾取寵吧!”皇帝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王愛卿、龐愛卿所言極是。”“陛下,切不可聽這些奸佞之言啊!”寇準急聲道。

  林特等人大怒,王欽若反唇相譏:“真不知道究竟誰才是奸佞!俗話說大奸若忠,只怕寇大人才是真正的奸佞!”滿朝文武紛紛附和,皇帝也不禁疑忌起來,呵斥道:“寡人心意已決,你不必再說了!”寇準不由的嘆了口氣。

  寇準回到住所,正好碰見了來拜見他的八王爺。兩人寒暄了一番,隨即寇準請八王爺到書房說話。兩人來到書房,分賓主落座。寇準長嘆了一聲。八王爺見狀,不禁問起原由。寇準便將今天朝堂上的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八王爺緊皺起眉頭,“契丹人狼子野心,為何陛下和眾臣就是看不到呢?”寇準苦笑著搖了搖頭。

  八王爺憂心忡忡地道:“我實在是擔心啊!若是契丹人大舉南下,我們該如何應對?”寇準嘆了口氣。想起一件事情,問道:“你說上將軍究竟是忠臣呢,還是曹孟德那樣的奸雄?”

  八王爺皺眉思忖起來。搖頭道:“不知道!”看向八王爺,“希望他是能力挽狂瀾的********!否則……”兩人都變得憂心忡忡起來。

  燕京。傍晚時候,一名傳令官從西方飛馳進入燕京城。楊鵬疾步來到大廳之中,一位風塵僕僕的傳令官正在大廳中等候著,一見到楊鵬進來,立刻上前抱拳拜道:“小人拜見上將軍!”

  “起來說話。”“謝上將軍!”傳令官站了起來。楊鵬問道:“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傳令官抱拳道:“將軍派我來稟報上將軍,最近半個月以來,源源不斷有糧草輜重經過燕山運往大同府,而且還不斷有軍隊往大同府調動!將軍擔心契丹人會進攻居庸關,特派小人來請求援軍!”

  楊鵬立刻走到地圖前,目光落在了大同府上,眉頭一皺,問道;“可以肯定敵人的軍隊和物資都在往大同府調動嗎?”“可以肯定!我軍斥候深入了大同府附近偵查!”

  楊鵬對傳令官道:“你立刻回去告訴呼延必顯,就說援軍很快就到!”傳令官抱拳應諾,匆匆離開了。楊鵬叫來蔣麗,令其立刻派人把留在燕京的所有重要文武官員都召集起來。蔣麗領命奔了下去。

  不久之後,留在燕京的所有文武官員都匯聚到了留守府大廳中。眾人感覺氣氛非常嚴肅,覺得可能有什麼大事發生了。楊鵬站在上首,掃視了眾人一眼,“剛剛接到消息,遼國方面正在大規模調動!……”眾人小聲議論起來,有的人臉上有興奮之色,有的人臉上則流露出擔憂之色。

  楊鵬道:“遼人的目標並不是我們,而是中原!”眾人流露出意外之色,錢樂天皺眉道:“這倒也合情合理。在契丹人看來,中原顯然比我們容易對付的多,而只要拿下了中原,我們便是甕中之鱉了!”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