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子彈 作品

第十五章。義無反顧

 恰在此時,前方傳來一聲箭響,緊接著就聽見“嗖、嗖嗖、嗖嗖嗖”的機弩聲!機弩在射箭,說明機弩射手發現了明確的目標,在重點打擊!“成散兵線前進,跟我來!”楊鵬大喊一聲,率先向前衝過去。很快就來到剛才看見的山衝頂部,放眼向下面看去,原來箭聲在半山腰!

 “張翔帶領一班和二班從左側山樑下去,機弩班和三班跟我從右側山樑下去,通信班負責戰場警戒。動作要快,隱蔽接敵,自由攻擊!”楊鵬吩咐完畢,領頭跑了下去。

 回頭再說飛燕子。時間進入十月底,天氣越來越寒冷,木炭的需求量就大幅增加。瀛洲千金寨,為了進一步提高產量,就和大把頭勾結起來,在瀛洲以西到山海關一帶,抓了一大批本地的難民。

 這個消息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就讓飛燕子知道了。她當即率人在高臺子一帶劫馬車。雖然救走了一批人,但是被契丹查林隊給纏上了。古怪的是,這些查林隊和以往完全不同,不僅箭法精準,而且悍不畏死!

 虎石臺契丹軍隊得到情況通報,得知抓住了一貫和大遼作對的飛燕子蹤跡,立即就派出一個百人隊的契丹軍隊進行堵截。飛燕子無法返回南方,被迫一路向東北方向退卻。後來,瀛洲的百人隊出動了一個小隊進行包圍。在敵人的三面夾擊之下,飛燕子只能不斷後撤到了界末嶺。就在她準備繞道東南突圍的時候,幽州的百人隊圍了過來,堵住了去路。

 雙發一接觸,飛燕子就有五個姐妹犧牲。只好轉道向東北退卻,最後被堵在大南山東北側的一個山衝裡面。

 這番話說來簡單,過程中有多少驚心動魄的較量,只有當事人知道。不過,現在被堵在峽谷中,飛燕子和她手下的姐妹,所有的生路都已經斷絕!契丹軍隊也可能害怕她們臨死拼命,所以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圍而不打。只要飛燕子不突圍,契丹軍隊就不射箭。這樣僵持下來,飛燕子就只有餓死!凍死!到了今天,飛燕子的姐妹們已經三天沒吃沒喝了,最後決定拼死一搏!

 話說楊鵬帶著機弩班和段志賢的三班,順著山樑衝了下來。來到半山腰,就聽見不遠處有機弩射擊的聲音。楊鵬向後一擺手,然後貓著腰向前摸去。走了大約兩百米,終於看見小鬼子的一個機弩小組,三個契丹人控制著一挺機弩。

 楊鵬把兩隻手弩都張開機頭,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後猛然撲出,來到契丹人身後就連射三箭!“段志賢,立即控制機弩!”楊鵬吩咐一聲,就繼續向峽谷下面摸去。行不多遠,又聽到前面有機弩聲。他仔細一看,原來契丹佔據了兩側山樑的半山腰,分為上下兩層佈置機弩阻擊。

 這樣看來,契丹軍隊應該有四挺機弩。東面兩挺,西面應該也有兩挺,這樣就把整個峽谷全部鎖死了。想到這裡,楊鵬更加小心,一步一探的往下滑。終於在五十米之後,看見了腳下面的另一個機弩小組。仍然是三個契丹人一挺機弩。

 就在這個時候,對面的西山樑響起了箭聲。楊鵬腳下的契丹人一愣神的功夫,他的手弩同時射擊!與此同時,他的身體向下一躍,剛好跳在機弩陣地上。也不管契丹人死沒死,每個傢伙補了一刀。

 果然不錯,這挺機弩一停,整個東山樑就沒有箭聲了。楊鵬收起手弩,抱起機弩就對著西山樑最下面的那挺機弩,打了兩個長點射!楊鵬一射箭,段志賢的機弩、機弩班的兩挺機弩,也對著西山樑的那挺機弩射擊!

 張翔也不是吃乾飯的,眼看著東山樑打過來的箭,全部都是衝著契丹軍隊機弩的,就知道楊鵬他們已經得手了。趕緊一個衝鋒,就打掉了契丹軍隊的最後一挺機弩!

 這一下子,契丹軍隊就亂了套!他們的大部隊全部都在谷口附近,兩側的制高點全部都丟了!

 楊鵬聽到對面的機弩也成了啞巴,知道最後的時刻來到了。他深吸了一口氣,對著西山樑喊道:“兄弟們,契丹狗都在下面的山谷中,跟我衝啊,把契丹軍隊趕出去!”

 一下子增加了四挺機弩的火力,兩側山樑的箭密度頓時翻了十幾倍!大宋鋤奸隊的戰士們有了前一次追擊戰的經驗,這次更是駕輕就熟。一邊放著排箭,一邊狂呼亂叫。

 九挺機弩順著兩側的山樑開路,再加上二十幾支手弩的持續箭確保機弩更換箭,兩個契丹小隊登時就被打蒙了。根本不用指揮官下令,就一窩蜂的退出了山谷。

 這一下好了!張翔帶領的四挺機弩在左,白書傑有五挺機弩在右邊夾擊。契丹軍隊退出了谷口,仍然立不住腳,只能繼續向後退。

 敵退我追!這個戰術楊鵬就算是睡著了也不會忘記!哈達鎮的一幕,在這裡繼續上演!不過,這一次楊鵬是玩真的!九挺機弩一字擺開,那可不是開玩笑的。尤其是追著敵人的屁股,九挺機弩根本就不給敵人轉身的機會!就這樣一路趕鴨子,很快就追出了十多里地!只打得契丹軍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如果說曾經的契丹軍隊一個小隊就能夠追一個大宋的一個營的相軍,現在楊鵬他們九個人,就把一百多契丹軍人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

 一直追出去二十多里,楊鵬他們身上的箭都快打光了,這才不解恨地停住腳步。九挺機弩原地警戒,張翔指揮三個班的戰士打掃戰場。這一次的收穫可就大多了!追擊戰中,一共打死了69個契丹人,繳獲大刀弓箭75支!加上機弩陣地上面的12個,前後打死契丹人81人!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