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姐姐,我真的不是假信徒 作品

第145章 逐漸步入正軌的炎國

  這是在這個神界或是整個神域很少見的農業發展現象,也是趙雨晴很驚訝的變化,從微觀上的一片片耕地的開墾,一個個養殖場的建立,到宏觀上不斷高漲的炎國農業產值,這對於這個年輕神靈的衝擊是絕對的。

  神界的神靈沒有規劃發展農業的制度和理由,無論是哪一種發展方向,他們注重的更多的是培養更多的高端靈力單位,發展整個文明中的前端科技和技能,組建出更多的軍團。

  而農業方面的進步,這些神國是不太在意的,只要能夠保證靈力單位有充足的糧食供應就可以,那些基礎的生產單位的食物需要顯然並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

  但是炎國不同,炎國是要為工業化打基礎的,所以即使人口基數少,即使是需要從錄紀王國招聘人口,安置骷髏族和勞動改造成員參與種植工作,炎國的農業產值必須要在這段時間取得一個大的突破。

  段天明的考慮很簡單,往後沒有了神靈的生產力供應,炎國的農業發展絕對要在沒有神界幫助下趕上工業發展的需要,這是必須的。

  農業是工業的基礎,這是很淺顯的理論,想要真正的全方位的在實現工業化的同時保證炎國人生活水平,這幾年的基礎就不能錯過。

  而在這個問題之下,更多的科研理論人才在各地組建的理工類大學中出現,這批人才大多數都是從小接受炎國教育的青年,或者周邊原先的部分學子。

  這批人才中大多沒有可靠的基本素質,但是為了保證人才的需要,必須要花費大力氣進行培養,大學招生的標準一低再低,招收過來的學員員規模也逐步擴大。

  段天明甚至將自己科學院的人才都派了下去,就是為了在這空白的時代,培養更多的內行人。

  未來人或許看到今天的歷史或許會感嘆,炎國名震神域的大學初次招生的標準竟然如此之低。

  但是也就是這樣用低標準挑選出來的一批人,成為了炎國工業建設的中流砥柱。

  對於第一批人才的培養主要是偏向於工業技術,還有基礎的機械操控等方面的知識的,這些知識是這幾年來科學院經過探索並且實踐之後形成的比較完善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