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李長安覺得自己以後應該會長得很高,李隆基儀表堂堂,高大威武,曹野那姬更是一米七五往上、身體矯健,自己先天條件就已經很好了,更別提還有裴芸按照人體營養成分需求給她配的最佳食譜了,她以後估計也能長到一米七五往上。

 李長安笑了笑,終究還是按耐不住心裡的好奇,“姑母,方才那人是誰?我從未見過他。”

 玉真公主壞笑著看了李長安一眼,意味深長道:“你還小,等你再長大幾歲就知道了。”

 玉真公主回來的第二日就帶著李長安入了長安,二人騎著馬,身後跟著侍衛。

 走到興慶宮附近時,李長安看到石板路兩側有許多人扛著磚石進出,都是些身強體壯,皮膚黝黑的男人,偶爾還能看到穿著小吏服飾的小吏穿梭在人流裡,對著這些扛磚石的人呼來喝去。

 “阿兄又開始修興慶宮了。”玉真公主倒是習慣了一樣,她扭頭跟李長安解釋,“你年紀小不知道此事也正常,興慶宮原本是阿兄當太子時候的東宮,後來他登基之後也沒有將東宮留給太子,而是多次擴建留給自己住了。”

 至於太子,當然是被扔進十王宅裡面嚴加看管,防止交構大臣了。這話玉真公主沒說,李長安想了一下就得出了這個結論。

 唐玄宗的太子真不是人乾的活啊,準確來說唐玄宗的皇子各個都挺可憐的,被關在十王宅裡,給吃給喝,就是不給自由,估計每一個王府裡都埋了不知道多少唐玄宗的探子。

 倒是公主,許是李隆基更知道公主想要上位能有多難,再加上他的女兒也沒有多加干涉政事的,反倒是大多數都過得不錯,起碼還有人身自由。

 一側的隨從補充道:“陛下這次不止擴建了興慶宮,還在洛陽也建了新宮殿。”

 玉真公主笑了笑:“這倒好,往後去洛陽就不用一大家子人都擠在那座小行宮裡了。”

 (二十七年)其冬,兩京建行宮,造殿宇各千餘間。——《舊唐書·玄宗下》

 開元二十七年還是開元盛世,大興土木建造行宮,還只是一件從皇帝到公主的隨從都還高興得了不得的好事。

 李隆基看到玉真公主來拜見自己心情頗好,拉著玉真公主好好傾了一番舊情,看到李長安,李隆基則是凝視著她輕嘆了一聲。

 “你都長這樣大了,出落的亭亭玉立,若是你母妃還在,必定會拉著你向朕炫耀女兒。”

 自從失了武惠妃之後,李隆基悶悶不樂了許久,他雖有三千嬪妃,可卻沒有一個能如武惠妃那般和他心意的。

 人死了,李隆基才越發懷念這位為他出謀劃策許多的青梅,鬱鬱寡歡,後宮數千,無可意者,連帶著對李長安都多了幾分柔情。

 李長安在心裡翻了個白眼,要是武惠妃知道把她逼死的男人現在又在這裝出一副深情款款的模樣,怕是死了都要爬出來給他兩耳巴子。

 可面上卻不得不裝出和李隆基感同身受的模樣,垂淚道:“阿爺要保重聖體,阿孃若知曉阿爺這般惦記她,以至於寢食不思,必定亦會難過。”

 如此又聊了幾句,李隆基滿足了他的深情人設後才心滿意足賜宴。

 因著只有李隆基玉真公主和李長安三人食宴,也不拘於食不言的規矩,乾脆邊用宴邊聊天。

 多是玉真公主再說,她今年又去了終南山,那邊的風景極好,她還又找了幾個文人墨客陪伴出遊,給她寫了好幾首好詩。

 玉真公主口才極好,幾句話就將李長安吸引了過去,聽她描述,彷彿終南山就在眼前,她就是那位在山中修道,享受清淨的神妃仙子一般。

 李隆基不免心生嚮往,這些年他越發沉迷修道,前年就曾把一個道士提拔為御史大夫,時常召道士入宮,平日在宮中也時常穿道袍,自號老神仙。

 “朕天下要務纏身,卻不如你二人修仙問道,自由自在。”李隆基感慨道。

 玉真公主道:“阿兄乃是真龍天子,自是天子,又何須修仙問道?”

 李隆基開懷大笑,指著玉真公主:“你最是嘴甜。”

 “兒還給阿爺帶了年禮哩。”李長安也上前湊趣。

 她得好好討李隆基歡心,日後要扶持官員,還得靠李隆基。

 受寵的公主才有裙帶關係,不受寵的公主吏部官員都不搭理你。

 “莫非給朕也帶了一盒糕點?”李隆基打趣,“先前你就愛往你阿孃殿中送糕點。”

 李長安得意道:“不是糕點,是兒親手為阿爺準備的年禮。阿爺快看看,快看看嘛~”

 李隆基最喜歡李長安對他撒嬌賣巧,李長安年幼,一口一個“阿爺”,讓李隆基覺得自己彷彿還是三十歲,逗小女玩鬧的年紀。

 不像他那些兒子,各個生的一張老臉,彷彿在提醒他這個當阿爺的已經老了一般。

 李隆基也順勢應承了下來,讓宮人將李長安的年禮抬了上來。

 是一口大木箱,打開一看,裡面放著的全是書。

 “這些都是我親手為阿爺抄寫的祈福道經,一共百本。”李長安一雙眼睛中滿是孺慕。

 李隆基挑了挑眉,讓高力士從箱子中拿了兩本道經出來,翻了翻,果然是手抄字跡,字體方正,線條圓潤,一看就出自剛學字的孩童之手。

 這種被自己女兒惦記在心中的感覺沒有人會不喜歡,李隆基在面對不會威脅到自己皇位的兒女時還是慈祥的。

 就算是兒子,他對幾個小兒子也不錯,只是對那幾個年紀大根基深厚的兒子沒有好臉罷了。更不用說是年紀最小,怎麼輪都輪不到她的小公主李長安了,李隆基對李長安,只有寵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