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草原上的牛 作品

二十八 俺家天天吃饅頭

    加上劉大雙性格內向木訥,又喜歡讀書。從小受的教育也是,向雷鋒叔叔學習,幹一行愛一行,做個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不管去哪個廠,都是先去資料室查資料,學習工藝原理,力爭做個合格的技術員。

    《製漿造紙工藝學》、《皮革加工原理》、《微生物工程》、《高分子製造及改性》,還有什麼《化工生產小竅門》,林林總總,讀了不少。

    現在還是有點小遺憾,要再晚穿越兩年,去棉紡廠和麻袋廠混混,起碼對紡織有點了解。

    現在正是中國民族資本興起的時候,江南地區工廠林立,什麼“麵粉大王”、“紗布大王”一個個湧現。

    江南地區人口稠密,蒸汽機的運用已經普及,電廠也有了,電報也通了,加上水網密佈,航運發達,又靠著上海港聯繫著國內外,這些優勢是靖安沒法比的。

    依託本地資源,打造地方特色產品,這句話現在最適合劉大雙的現狀。

    本地有啥優勢呢?劉大雙一邊琢磨著一邊去了鐵匠鋪。

    跟鐵匠鋪師傅說明做一套小的釀酒蒸鍋。

    鐵匠師傅一拍胸脯,全應承了,並說明用洋鐵片兒做,用幾十年沒事。

    “洋鐵片兒”是本地人口語,實際上就是馬口鐵,確實是做蒸鍋的好材料。

    不過劉大雙卻要求在每個蒸鍋裡左右高低錯開,再裝兩片半圓隔板,並稍稍內凹,三個鍋用管道串連在一起,師傅懵逼了半天,像看怪物一樣看劉大雙,最後看銀子份上答應了。

    劉大雙也不解釋,用傳統的蒸鍋,出來後的酒精濃度在百分之七十多,而伏特加卻要求酒精濃度達到百分之九十六。劉大雙為了達到濃度要求,根據自己的化工知識,設計了這麼一個類似精餾塔的蒸鍋,根據劉大雙的計算,出來的酒精濃度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不完善的地方以後再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