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樣稀鬆 作品

第302章 繞道入關,早有所料

    知道建虜會抄掠京畿,郭大靖是靠著自己對歷史的瞭解,完全是作弊,或是投機取巧。

    但他萬萬沒想到,早於他作出這個判斷的竟是毛文龍。而且,從天啟四年到崇禎元年,毛文龍提醒朝廷注意防範後金繞道入關,竟達十餘次之多。

    比如天啟四年的塘報:“冬底,從潘家口進攻豐潤等縣,從冷口進攻臺頭,建昌無備之處,一鼓攻進邊牆,得了中國……且得喜峰進攻,夾帶奸細消息,肯如前番痴誤……”

    時間:冬季;地點:薊鎮喜峰口方向的潘家口和冷口;行動方式:向蒙古人借道。

    當時天啟帝的反應是:“上亦發諭,謂復遼之機,端在斯乎。聞假道潘家口,其急圖防賊,而且令接濟文龍兵餉。”

    天啟皇帝不但鄭重其事向臣下提出警報,甚至連如何應對,都在旨意中有了具體的謀劃。

    但孫承宗等關寧官員卻不以為然,奏疏裡回報稱奴賊狡猾,並且一向很謹慎,肯定不會做這種冒險的事情。

    “……臣誚以群臣之所信者明之。喜峰之傳,人盡信之,即如賊入喜峰,必假道西虜,道遠而糧草之費奢,不知西虜為備乎,抑東虜自備之也。虜既自備以犯喜峰,卻不能自備以犯山海?”

    這就是孫承宗質疑的依據,他認為建虜要繞道入關,道太遠,糧草耗費巨大,是蒙古人為他們準備,還是建虜自備?

    如果建虜能自備糧草來繞道喜峰口方向,為什麼不直接攻打山海關呢?

    總之,繞道入關的可能性是有,但孫閣老等官員不相信後金會舍近求選,作出如此冒險的軍事行動。

    而且,從天啟到崇禎,不只是毛文龍,還有一些官員將領都提醒過要防範後金要繞道進攻,不能把希望寄託在沿邊的蒙古部落身上。

    作為薊遼督師的袁崇煥,對此的反應則是上奏稱:“說者俱慮其席捲西虜,遂越遼而攻山海、喜峰諸處。人慮臣初亦慮之。”

    “然按其起兵至今日,非萬全不舉。彼豈不知有此奇道可乘哉?然奇道亦險道也……然料其斷不越關外而他攻。”

    袁督師的意思是,別人考慮的我早想到了。建虜向來用兵謹慎,絕無兵行險著的道理。繞道入關的可能性是有,但微乎其微,肯定沒事兒。

    在很多史料中,有人斷章取義,認為袁督師料敵於先,早就提醒朝廷要防備建虜繞道入關。但實際卻是如此說辭,竟有麻痺朝廷的意思。

    正因為有了那麼多人料到建虜可能繞道入關,現在對於郭大靖來說,如何防範和準備,都不用再費心思,一切都順理成章。

    裝什麼料敵於先的諸葛亮,就拿著這些塘報,便能作為依據,進行提早的佈置。

    “建虜若真的繞道入關,袁崇煥雖在遼西,可也難辭其咎。我們要提前準備,到時掀起輿論風潮,將他拉下位……”

    看著郭大靖有些惡狠狠的表情,說著編造出來的謠言,周慶和馬民從震驚中慢慢清醒,對視一眼後,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

    對於朝廷,對於袁督師,恐怕東江鎮的絕大部分軍民都沒有什麼好印象。拉下袁督師,換上的官員未必好,但也壞不到哪去。

    已經是斷糧斷餉,還改貢道,甚至是明年的糧餉都要被扣除,招數用了這麼多,還能有啥?

    既然各種手段都用上了,東江鎮也沒什麼顧忌了。已經是最差的處境,還能給踩到地底下去?

    “好,就這麼幹了。”待郭大靖一說完,周慶便用力點頭,“我和老馬親自抓,挑選最忠心的手下,配合何貴忠、馬海東,把你的計劃完完全全地落實下去。”

    馬民開口附和道:“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應該足夠佈置人手。北直隸也有不少遼民,也能夠招募使用。”

    “保密是最重要的。”郭大靖提醒道:“老何與老馬那裡,是關鍵的一條線。再佈置的時候,另外建聯絡線,儘量單線。”

    周慶笑了笑,說道:“沒問題。在內地安排眼線,可比在建虜統治區容易多了。”

    郭大靖拿過酒瓶,給周慶和馬民倒上,舉起酒杯,說道:“東江鎮的前途,能不能翻身,可能全在於此次行動。來,為成功賀,為勝利賀。”

    “為勝利賀!”

    “為成功賀!”

    三隻酒杯碰在一起,三人都是一飲而盡,相視著暢快大笑。

    ………………

    對於東江鎮的諜報能力,郭大靖是由衷的佩服。

    比如毛文龍在天啟四年的塘報中,第一次提醒朝廷時,便明確提到了建虜所派的給蒙古諸部送禮物的人的名字,象李伯龍、黃建極等人。

    甚至於,蒙古諸部接受禮物後的表態“你們兩家自去廝咬,輸贏盡你,我不管你”,都能打探到,實在令人驚訝。

    顯然,在建虜內部有著東江鎮的諜子,且地位不低。也或許是建虜不夠保密,而洩漏出來的。

    不管怎麼說,諜報能力的強大,使郭大靖對於明年翻轉形勢,更有了信心。

    酒足飯飽,郭大靖也沒有馬上離去,而是又與周慶、馬民喝著茶水,商議探討,把計劃完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