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九 作品

第八百三十九章 妻之以女(第三更求月票)

徐秉義坐了,苦笑道:“此時此地,四貝勒客氣了

說著,他從袖子裡掏出一張紙來,道:“四貝勒是為檄文之事傳召臣吧?”

四阿哥點頭道:“科舉早有規矩,點了主考官與副主考後就有侍衛跟著,要說像這檄文上說的收銀索賄,那才是笑話;李大人提及,鄉試放榜後大人曾口出不滿……刀

徐秉義嘆氣道:“人老糊塗,忘了‘禍從口出’的道理,桂榜一放,臣是曾跟李大人抱怨過,惱他有眼無珠,點了姚觀為解元,徐進錫第二,徐進錫早有才名,眾所周知”

四阿哥皺眉道:“你早曉得不對,怎麼沒有報上來?”

徐秉義道:“臣沒想到這麼大動靜,流言剛起時,還以為就是翰林院裡不同科的翰林們傾軋。”

這次涉及到舞弊案的,除了康熙三十六年的狀元與探花外,榜眼也沒有落下。

榜眼的一子一侄都在桂榜上。

這檄文上也點出榜眼“為人居間,過付賄銀”。

四阿哥道:“令侄也傳召過來了,正在隔壁解題寫策論。”

徐秉義起身,道:“臣有罪,不該‘親親相隱’

四阿哥冷了臉道:“你知曉令侄牽扯其中?”

徐秉義肩垂著,道:“之前只曉得他常被同學與鄉人請到南城宴飲,今日看了這檄文,也就明白過來,怕是對方醉翁之意不在酒……”

四阿哥沒有發作,心裡將此事捋了捋。

檄文這一環,倒是對上了。

要是沒有高官顯宦子弟牽扯其中,這舉人們的底細不會被摸的這麼清楚。

少一時,徐監生捧著卷子進來了。

瞧著他的樣子,眼見著要昏倒的模樣。

四阿哥示意人接了卷子過來,簡單看了兩眼,就皺了眉頭。

看來徐秉義沒有說假話,確實是為其他人不平,而不是像李蟠誤會的為侄子不平o

就徐監生這水平,真要是榜上有名才是舞弊



次日,御前就得了京城的摺子。

四阿哥將“舞弊案”的前因後果都詳細寫了。

起因是因解元人選有異議,徐秉義在翰林院譏諷李蟠,被其他翰林聽到,當成是徐秉義懷疑鄉試不公。

而後因李蟠同科的榜眼一子一侄都在榜,被其他翰林懷疑這同年之間有託請。

傳到外頭,就成了榜眼行賄,李蟠收銀。

另有徐秉義之侄,在外接受宴飲,將今科舉人的背景一一提及,被人借題發揮,寫了檄文。

就有人打著徐秉義的旗號,私下裡串連。

至於姜宸英徇私之事,也查清了。

解元姚觀浙江寧波府人士,是姜宸英的老鄉,進京後曾到姜宅拜會同鄉前輩,也曾遞文。

這都是科舉慣例。

同鄉、同年、同窗,是官場上最密切的關係。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姜宸英會被點為副主考,兩人往來自然也無須避諱。

翰林院裡的浙江翰林不少,姜宸英就跟同僚提起過自己這位同鄉後輩,覺得才華橫溢,是此科解元的熱門人選。

等到榜單出來,他還在翰林院中提及自己的眼力好。

可是落在旁人眼中,就有內定解元之嫌。

摺子後頭,四阿哥還提了八旗舉人“覆試”之事,並將眾人的成績寫了,請旨此科舉人是否都要“覆試”。

康熙看了,鬆了一口氣。

那是他欽點的狀元跟探花,他之前很是擔心真有舞弊之事。

這要在史書上都記一筆。

現在一看,就是流言蜚語,並無實證。

如此,公正公開公平就很重要了,能儘快平息物議。

康熙就提筆下了批覆,“既傳有不平事,那此科舉人齊集,下旬安排內廷覆試,如有託故不到者,即行黜革,其考官等處分等覆試後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