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霸王 作品

第162章開倉放糧百越歸心

 帶著這樣惶然的心情,公子扶蘇走回了大殿,在偏殿裡見過了父皇。 嬴政站在那裡,看著這個兒子面帶惶然地走進來,忍不住在心裡嘆了口氣。 兒子多了也不一定管用,他的這些兒子們,成才的太少。 若無第十九子橫空出世,他的繼承人必是要在扶蘇跟胡亥之間選擇了。 但有了第十九子趙義,他除非是真的痴傻了,才會再選其他人。 無論是治國理念,對待諸子百家的態度,還是能力、武力值,第十九子趙義都讓嬴政越來越滿意。 他本身就是一個習慣了獨斷專行的皇帝,對諸子百家雖勉強給予了一些優待,但也只是因為那時七國剛滅,他也需要收買一下人心。 再者,他那時也是真的想從七國之中選出一些能治國安天下的人才來。 結果諸子百家中除了少數幾個,其餘那些,或是遊離在外,或是公然與帝國作對。 在發生了這些事的前提之下,若無趙義,那麼,無論是公子扶蘇還是胡亥,或許都能在上位後安撫民心。 既無那個能力來壓服眾人,試著改為懷柔,也未嘗不可。 只要是能夠讓大秦帝國變得更好,嬴政也不在意繼任者是不是非要按照他所走的路繼續去走。 只要不是中途又往回走就可以了。 但第十九子趙義的出現,讓嬴政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所以,嬴政給予趙義更多展現才能的機會,而趙義也沒有辜負他的這份期待與信任。 現如今,徹底平定了匈奴,又將百越打得節節敗退,眼看著就能平定百越。 他已是決定,等趙義一回來,他就立刻舉辦冊立太子的大典。 儲君,也該確定下來了。 但在那之前,他需要將其他兒子的心給攏一攏。 嬴政的目光落在公子扶蘇的臉上,開口說道:“你可知,寡人叫你來,是為了說何事?” 公子扶蘇低垂著頭,回道:“兒臣想,父皇您要與兒臣說的,應是與十九弟有關的事。” 嬴政點首道:“對,寡人要與你說的,正是這件事。寡人慾立他為太子。” 雖然早就猜到了會與趙義有關,可此刻突然聽到父皇說要立趙義為太子,還是讓公子扶蘇心裡一下子難受起來。 他低垂著頭,一言不發。 見他這樣,嬴政就知道,這個兒子怕是心裡仍不服氣。 他怕的就是這個! 作為大秦帝國的儲君,趙義處處都合格,就連趙義的記仇,在嬴政看來也不是什麼問題! 只要顧大局,記仇有時候也未必就是缺點!  有胡亥的例子在前面,嬴政已不希望看到其他兒子死在趙義的手裡了。 第十九子,他立為太子這件事是確定無疑了。 在此基礎上,他能做的,就是去儘量調解趙義與其他兒子之間的矛盾。 不求這些兒子與趙義都關係多好,至少別結仇太深吧。 “他之功績,必在青史大書特書,只平定匈奴或百越一處,功績就足以千古留名。他還連著辦成了兩件事,莫說只是給他太子之位,便是寡人即可退位給他,他亦是能做得這天下之主。” 嬴政平靜說出的這番話,讓公子扶蘇越發難受了。 但他偏偏根本無法反駁父皇! 嬴政又道:“寡人知你志向,寡人也給了你時間,你莫要覺得,時間尚短,這樣並不公平。可對於你來說,無論是在邊關,還是在咸陽,你都各待了許久,若有能力立大功績,又何需等到現在?” “趙義在更短時間內,就立下這樣的功勞。換做是你,你又是否能做到?” 公子扶蘇抬起頭,張了張嘴,想說自己能,可話到嘴邊,他卻沒臉說出來。 他真的能嗎? 面對著無言以對的兒子,嬴政揮揮手,道:“行了,出去吧。” 就這樣,讓公子扶蘇走了出去。 公子扶蘇獨自一人走在出宮的路上,回想著父皇方才所說的話,只覺得前途灰暗,或許,他真的再無一爭之力了? …… 百越 一個城池前,有將領叫陣。 趙義沒有在前面,而是在後方,聽著趙佗借給他的文吏在說著最近幾日所做的事。 他們打下來的城池,幾乎所有城池,都是讓城內人員進行重新登記,凡是不肯登記的,或是登記之後發現有問題的,都直接拉走,單獨關起來,等著事後再審問。 而城中的店鋪之類,都是允許正常營業。 糧倉直接被打開,一半被收歸秦軍所用,剩下的一半,則是免費發放給城中所有百姓。 就開倉放糧這一舉動,從一開始就取得了極大的成效! 最初他們進城後遭遇了百越當地百姓的敵視,而在他們放糧後,城中的氣氛都明顯一鬆。 趙義更是讓人找出了當初“洪水”事件的百越當地倖存者,將他們口述的內容,寫成告示,在所有攻打下來的城池內張貼,發放。 他可沒打算給百越王子天澤一行人留什麼面子,既然做了這樣的事,將百越的普通百姓不當人看,就要承擔這種死後還要被當地人痛罵的後果。 “殿下,光是今日,就有不少人自發站出來,幫著清理外面淤泥……”  “現在連著下雨,有些房屋塌了,咱們秦軍幫著修補房屋,也讓當地百姓很是感動,甚至給送了食物……” “殿下,現在又下雨了,發糧的事是不是向後拖一拖?等天晴了再繼續?” 聽到最後一人所說,趙義立刻說道:“新打下一城,第一天就開始發糧、施粥,這是本公子定下的規矩,不能改。這樣,可將發糧時間延長一些,現在想領的可以去領,不想冒雨領的,也可以等天晴了領,令人敲鑼在城中喊話,務必要讓所有百姓都聽到。” “是!” 隨著這道命令傳下去,最貧窮的百姓無不讚嘆大秦帝國公子趙義的仁慈。 這樣做既可以讓不那麼缺糧的人不必冒雨來領,也可以讓等著糧食下鍋的人不必再等。 “殿下,此舉實在是妙啊!開倉放糧之後,百越歸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