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

    縣令與吳思經討論了半天,最終商量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案。先是吳思經指示幾個掌櫃將店鋪變賣出去,然後再由官府出面,以‘多處產業經營不善’為由,把這些店鋪一應收購,並派專人經營打理——而這些所謂專人,正是聽命於吳思經的心腹,此時也就順理成章地接過了這個擔子。

    隨後數月,在吳思經循序漸進的策略下,他還握在手裡的幾家店鋪也已全部易手,目前的局面終於可以使他鬆口氣了;知縣大人同樣很愉快,把吳思經的店鋪納入自己的管轄下,也可以借之攫取更多的利益,總而言之,這次的合作十分成功。

    葉永甲與蔡賢卿顯然比他們更忙,整日都在與番商們打交道,以致於無暇關注縣衙內的一舉一動。好在他們通過壓價、苦勸等種種手段後,北塘的這所火器廠才算興建完畢,大概明後兩日,便準備開工造銃了。

    面對這新的局勢,葉永甲無法做主,只得將北塘的情況一一上奏,希望朝廷能夠示下。鈕遠接到此疏,大喜過望,即來到中書省內,召集眾官員說:“此事進展到此,需有一人代表官府赴往北塘,與番人共謀鑄造事宜,不可為其誆騙。不知諸位心中可有人選?”

    眾人面面廝覷,都不願走這一趟苦差事,唯獨李文守茫然不覺,便都推舉起他來。

    副參政洪立慎亦道:“李兄曾經為邊府購置過火炮,對外夷之路數甚為明晰。當時又從他們嘴裡知道了些火藥之術,我看此行派他前去,正為合適!”

    “李副參政,你可願往?”

    李文守這時才明白了他們的意圖,但事到如今,豈能推諉,只好在心裡狠狠罵了洪立慎一句,無奈回答:“下官願往。”

    一面面的旗號突然從天邊隱隱出現,幾艘龐大的船隻撐起了桅杆,正趁著平靜的水流行駛向前,漸漸地朝碼頭靠攏過來。

    港口上的人們驚叫了幾聲,紛紛四下躲閃,卻不是因為這幾艘商船,而是身後走來了兩個朝廷大員:兵部尚書葉永甲與中書省副參政李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