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

    “這鈕奉相,看來是要收手了!”蔡賢卿將大腿一拍,連連說出兩句“不好”。

    葉永甲緊皺眉頭,捏著那封信件,來回看了無數遍,方才慢慢地說:“蔡老,我見鈕遠不會輕易放棄。他若想廢止改革,可用手令從容召回,何以要遞密信,還催的如此急迫?恐怕是真犯了難,才讓晚輩前往相助。”

    蔡賢卿問道:“那這宣化的事該怎麼辦?”

    “宣化……只好全權交與蔡侍郎您了。”葉永甲捏著手指,目放遠方,“您一定要擔起這個擔子,京師離此不遠,我爭取能在幾天後回來……”

    鈕遠在朝中的確出了不小的問題。隨著巡邊的進展越發深入,一封封邊關的奏件進入皇宮,也在一次次衝擊著反對者們的底線。直到石一義的使者回到京城,向中書省稟報“巡邊大有成效,葉永甲準備久駐”之時,眾位大臣就再也坐不住了。

    起初還是私下的議論,但鈕遠對此未作任何表態,便逐漸演化成了明面上的爭執。

    這日的朝議照例沒有皇帝的身影,由監國太子主持,柳鎮年則坐在次席,靜視著眾人的跪拜。

    “稟告殿下,”眾人方才站開,洪立慎就走了出來,“今日宣化來報,葉永甲已定主意,要在邊關久駐,煩請朝廷多派人手,以助奉相變革之心。”

    “我認為……”太子說話未及一半,竟轉頭看向柳鎮年,“還是柳相先說罷。”

    柳鎮年忙作揖道:“臣不敢。不過殿下既然問到了柳某,那微臣就作答好了。我認為,奉相意甚深遠,朝廷應當盡力支持,以求治邊得效。”

    “柳公莫信鈕奉相的一家之言,他太不考慮實際了!”兵部尚書介文武急說,“您也要體諒我們兵部的苦處!他想要搞大換血,那我倒要問問這位新相爺,兵部的開支他負責嗎?兵源的選用他負責嗎?邊關一大堆兵往那擱?哦,這些奉相統統不用管,到時候我和我的人背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