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一)

    “你聽說了嗎,夏元龍要回來理事了……”

    身任鹽課、書院參事的王鎮圭穿過過道,慢步走進裡屋,一旁儒生們的竊竊私語也同時入了他的耳朵。

    “小人拜見朱院長。”王鎮圭微俯身子,拱手拜道。

    “啊,晉圭坐。”朱澈眉間緊皺。

    王鎮圭悄悄行到一旁,覷其動靜,卻只坐在椅子上攥著筆,紙上卻無一字。

    “心事重重,不必苦捱。”他看著桌上的一張張白紙,又抬頭向他微笑。

    朱澈見他看透了自己的心思,便嘆息一聲,將筆擱回筆架,草草地收去紙。

    “晉圭有所不知,”他搖著頭,“他南京的人物個個心高氣傲、好高騖遠,就連夏副盟都一樣,皆非能幹實事之人。”

    朱澈越說越覺得憤憤不平:“王參事試想,如無官府幫協,區區一個民間的書院,怎麼發展壯大?上次姚先生去南京本是好心,反遭衛及民百般痛罵,說我們長著媚骨。依我看,他們就是異想天開,不懂時勢!如若把前途交到這幫人手裡……書院可以不用開了。”

    王鎮圭面如平湖,作揖答道:“朱院長言過了。蘇州官府經前番一鬧,已是明白事理,若趁機與之溝通,必得通力合作。”

    朱澈道:“這也難了。夏副盟已從南京出發,兩日後便至蘇州,他的威風諸公都見識過了,豈敢說出半句‘不’字?到頭來還要按他的路子走。可惜蘇州俊士如林,不能自主開闢出一條康莊大道!”

    “夏副盟凡事多倚仗我這個本地人,等他來後,必與在下相商。若某惹惱了一眾高賢,萬望恕罪,此亦是不得已之處也。但請院長相信,我的心始終向內不向外。”王鎮圭戳著自己的胸膛說。

    朱澈大喜,連連握住他的雙手:“有晉圭這番話,愚兄無慮了。”

    夏元龍騎著快馬,果然用了兩日,趕在天黑前進了蘇州城。他安排完住宿,餵了馬,一刻不停,便徑直走到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