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

    “老夫姓衛,名景山,本來這處江寧人氏,因思憂百姓,力求一番大業,你看我這心胸也!”蔡賢卿頓了一聲,隨即唱道:

    “丹心耿烈……”

    “你聽戲多,可知這衛景山是何人啊?”萬和順問他夫人道。

    她想了想,搖搖頭道:“老爺,戲上並無此人,興許是這蔡戲子編得呢。”

    蔡賢卿沉默良久,只說道:“大人聽罷了。”他隨即敞開喉嚨,聲調裡盡顯其悲慘哀痛,聽者雖不知其典故,亦深為動容。

    蔡賢卿唱罷,又說道:“可嘆法度衰微,綱紀不整,景山為太守坑陷,困於縲紲!你看我這冤情……”

    萬和順掐著手指,面色凝重。他見蔡賢卿唱完這段,扮知府的又上來了。

    又唱了幾段,蔡賢卿又偷偷將眼睛瞄向王爺,旁人不曾注意得到,只有萬和順自己看得明白。他倚在椅背上,閉著眼睛,好像是在皺眉思索。

    也不知唱到了何時,又有一個扮老生的上了臺,說道:“本王近在江寧,聞聽太守誤陷忠良,來瞧則個……”

    萬和順又抬起頭來,死死盯著蔡賢卿的眼睛看。

    “王爺呀!我衛景山有無數冤情,不知何處訴說!景山推行新政,保國安民,太守卻一意孤行……”

    “好了。”

    蔡賢卿正要唱時,卻忽被臺下的萬和順當即喝住,他愣愣地瞧著郡王。

    “賢卿,你有話下來說罷。”萬和順語氣平和,但卻令人感到一股陰冷的氣息,使他不寒而慄。

    “那……”

    “撤戲臺子,下來說話。”萬和順有些不滿意了。

    “是、是……”蔡賢卿緊張萬分,心裡已開始翻悔了。

    他屏起呼吸,慢慢地走下來。一眾人鴉雀無聲,只有孩子仍‘咿呀’地叫著。

    蔡賢卿跪在地上,朝郡王磕了個頭,面不改色。

    “衛景山恐怕另有所指……不知戲裡這王爺姓甚名誰啊?”萬和順低頭摸著手心,用審訊犯人似的腔調說道。

    “因小人編的倉促,不知王爺之名姓。”蔡賢卿說話雖然平穩,但嘴角已有些發顫。

    “我能體諒,”萬和順微笑著挽了挽身旁孩子的手,“不過衛景山這名字起得不錯呀,我聽著很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