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

    吳仁運死後,西華的百姓倒無甚動靜,仍是幹著自己的活,過著平常的日子,也無悲慼之色;但袁倫卻被攪的咽不下飯,而盧德光那裡恐怕歡喜得要開慶功宴了。袁倫窩了一肚子火,但盧德光此事卻幹得密不透風,謀反的大罪更無從駁倒。知縣當然要重新任命,無可爭議地選上了那位趙姓的縣丞——便是知府的表兄弟趙授。總之,吳仁運的死,扭轉了陳州明爭暗鬥的局勢,盧知府在此終於有了足以分庭抗禮的一席之地。

    而那位葉永甲也因此如獲新生,他身上失去了躊躇寡斷,反更加的堅毅敏銳,如一頭高大的雄獅,讓人望而生畏,不免讚歎“不愧是盧德光的好爪牙”。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趙授的火不是在白日熊熊燃燒,而是在暗處點起的隱隱火苗。

    原是他上臺不久,或勾結著商人哄抬物價,共牟暴利;或濫徵賦稅,知府俱不過問,因此屯財千計,整日逍遙快活。

    他便想著買些奇珍玩意。恰有一個賣名貨的商人行走至此,聽說知縣大人素有買貴重物件的心,便歡喜的帶了玉石等東西,到了趙授的府邸,一說來歷,看門的奴才趕忙回稟趙授。

    “既有此人,快快有請!”趙授督促道。

    商人進來,先朝知縣一跪,知縣亦一作揖;他爬起來,諂媚地笑著:“平日就聞知縣大人喜玩玉器,今日一見,果是君子之範,這小人就放心了。”

    趙授不好意思了,連忙推說:“哪裡……哪裡……”

    “不提了,先請大人看貨!”他一手解開身後的袋子,裡面都用小盒盛著玉器;他輕輕打開,玉石的光彩在知縣眼中閃著。知縣一個個取來過目,商人在旁細細瞅他,時而問問他這玉如何,知縣都直說‘好’,也無見解。

    商人看他對玉石一竅不通,想著藉此狠撈一筆,便揀出一塊品質屬次的玉來,誆他道:“這塊是葉爾羌產的極品之玉,大人看看如何。”

    趙授煞有其事地拿來品鑑,光澤好像是有些鮮亮。商人見他動了心,忙推波助瀾:“我平生都未見這般之美玉,此玉可謂體如凝脂,精光內蘊,質地純厚溫潤,脈理堅密,聲音洪亮,且佩之益人性靈,能辟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