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洗手




    夜晚,巡邏的隊伍剛剛走過,程樾便睜開眼睛,悄無聲息地摸去了城南一處宅子。



    方元雖然不會武功,這些天卻因為心焦一直睡得很輕,在有人來到床邊時猛地醒了過來,看到人影后伸手便去拿枕頭下的刀。



    只是他的動作卻被來人輕鬆化解,嘴也被捂住喊不出聲。



    他第一反應便是包和派了人來殺他滅口,可如此身手的人他並沒在城裡見過,就在他惶惑之間門,來人終於開了口:“別叫,我來助你離開。”



    ——



    寧州。



    靠近吉州的縣最近都接收了不少災民,寧州府庫撥出了一筆又一筆賑災銀,已經快要見底。



    而另一方面,對於災民來說,一味地賑濟並不是上策,要讓他們堅持到明年春播,最好的方法便是給他們一條吃飯的路子。



    多地因為秋收暫停下來的修路工程在此時再次起了大用,這條新路最開始給了無數沒有糧挺過冬日的寧州百姓希望,現在寧州重新煥發生機,這條路也將帶給惶急的災民一條新的生路。



    災民們經歷了吉州的動亂,一路不知經歷了多少苦難才能來到這裡,雖然官府承諾給他們的東西都很好,來年他們便能從官府借糧種重新開始,可他們要怎麼活到明年春播呢?



    縱使官府仍在施粥賑濟,可他們心裡也清楚,官府不會白白養他們這麼久。



    他們的心飄在半空,怎麼也落不到實處,因此聽聞官府徵人修路、每日都可以領糧食的消息時,眾人頓時便覺得抓到了救命稻草般,爭著搶著去報名。



    他們並不是不害怕官府哄騙他們去做白工,可他們別無選擇。



    因此等真的做完工後當日便領到糧食時,許多人都還是不敢置信的。



    發糧食的是一個身材高壯的衙役,眉毛粗硬,眼如銅鈴,看上去便極不好惹,他豎著眉毛,正在跟一個不敢收下糧食的老伯說話:“這是你們修路的工錢,有什麼不敢拿的?誰找你麻煩,你來衙門找我王大!”



    老伯聽他這麼說,又遲疑了半晌才敢動作。



    他把沾滿灰的手使勁在身上擦了好幾下,顫抖著伸手接下糧食,緊緊地護在懷裡,淚水在他的臉上衝出兩條溝壑,他聲音嘶啞,連連彎腰:“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衙役一把便把他提了起來,聲如洪鐘:“你要謝也不是謝我,這路是王妃讓修的,發糧食也是王妃的命令。”



    路的兩旁是農田,如今正是秋收的時候,村民們都在田裡勞作,聽到衙役的話,當即有人應和道:“是啊,多虧了王妃,去年我們家才能緩過來。”



    “就是,前半截路都是我們修的,修得可好了,你們就比著我們那個來,我們都看著呢,可不許偷懶。”



    “……”



    修路的災民聽著鄉親們的應和,終於敢相信這是真的,不是官府坑騙他們的又一個把戲。



    聽著鄉親們言語裡對那位王妃的尊敬和感激,他們震驚又好奇地瞪大了眼,在他們有限的認知裡,他們以為天下的官府都如吉州那般,不敲骨吸髓都算手下留情,原來這世間門還有這樣好的官嗎?



    ……



    雲清並不知道他的名聲在村民們的口口相傳之中再次在災民之中掀起浪潮,他放下筆,把信封好,讓程樾的人暗中送去給李老爺。



    這麼多災民,只靠官府是難以顧全的,再配合上民間門的力量,自然效果更好。



    李老爺之前做了雲清的內線,在土匪被剿滅後,寧州的另外幾家大商戶被抄家的抄家,罰錢的罰錢,竟是全都沒落下去。



    李家一躍成了寧州最大的商戶,在商會里舉足輕重。



    僱災民做工這件事,由李家帶頭是最有效的。



    ……



    寧州大營。



    賀池把箭裝進箭槽,對準一十步以外的樹幹發射,弩箭射出後釘入樹木,下一支弩箭自動從箭槽彈入,賀池稍微調整了方向和力度,再次射擊。



    五箭都射完後,林羽看著整齊地排列在樹幹上的一排弩箭,眼睛發亮地看著賀池:“王爺好箭法,這弩機不好控制,我們都沒人射得這麼準。”



    賀池活動了一下手臂,點頭道:“確實不好控制,力度也不夠。”他轉頭看向張福,“還能改進嗎?”



    張福面上有些為難,實話實說道:“草民無能,連發實在無法做到和單發相同的威力。”



    賀池想了想,這樣的話,連發弩便不適合在戰場上對戰延國騎兵,射程太近,威力不夠,不過用來近戰突襲,箭尖再塗上毒藥,或許有不錯的效果。



    他在心裡記下,打算去研究一下對應的戰術,然後對張福道:“連發弩不必再繼續研究,之前和你說過的在弩機外加裝機匣增大威力的法子,你且試試。”



    提起這個張福臉上的為難立即便轉為興奮:“是!草民這就著手開始做。”



    連發弩他之前做過,所用的機關都是大同小異的,而王爺所提出的這種機關卻打破了他之前已經固化的思路,讓他如醍醐灌頂般,源源不斷地生出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