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二百二十五章 死局(下)





某種意義上來說,張芳也算得償所要,不過卻是他打死也不想要的那種形式。老頭人一行又帶著張大帥上路了,每到一個山頭,就會有人過來,恨恨地說:這座山你想要吧?這裡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我們苗家祖祖輩輩的血肉,想要,你也得留下些!然後就會切下他的一隻手、一隻腳、一截臂膀……放在那裡。等老頭人轉完了雄所則溪,張大帥整個人也全部散落進了那片土地。





貴州一地,省府被圍一年幾成鬼域。短短兩年間,一個巡撫、一個平蠻將軍、三位副帥、五十餘名參遊將領、幾萬兵卒、幾十萬黎民,全部殞命於此。





京畿震動,朝野一片大譁!





朝廷一方面要求張鶴鳴“總督川黔兵馬全力痛剿”,另一方面加兵部右侍郎蔡復一貴州巡撫,同時派保定總兵官魯欽“總理湖廣貴州軍務”,任前敵總指揮官,立即趕赴貴州。





蔡復一,福建同安人,素有賢名。其最為時人稱道的事,是他在做山西右佈政史時晉省大旱,嘗試過一切求雨的手段無果後,蔡大人決定上終極大招,用自己去感動老天爺——這位蔡大人布衣素冠,然後把自己鎖進太原府的監獄裡去了!別說,歪打正著也好,真感動了老天爺也罷,反正最後的結果是“遂大雨,晉人皆泣感之。”





魯欽,濟南府長清人,武進士,慷慨任俠,有勇名。他手下的兵也稱敢戰,剛剛做營官就領著自己那個營跟乃前汗數倍之兵堂堂野戰,未落下風,一戰成名。





從指定的蔡、魯二位看,這回朝廷是玩真格的了。不過,川黔戰區的總指揮權還在張鶴鳴那裡,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等待蔡、魯二位的這段時間裡,張大人做了三件事。一、給朝廷打報告,表決心,要錢、要糧、要兵。二、給貴州文武下命令,自力更生,跟安逆要勇於鬥爭,善於鬥爭,既要大膽,也需謹慎,總而言之,你贏了是本大人領導有方,你輸了是咎由自取。三、繼續按住孫杰、羅乾象等一心求戰的將領,安安穩穩待在成都府絕不出城一步。





劉超也是敢戰、想戰的,然而卻實在沒法打。前面收了解忠仁的大半殘兵,王爾善和張芳被打散的潰卒陸陸續續也逃過來不少,現在劉參將手下差不多已有萬多人的規模。這種兵力,如果能在川黔總督的領導下與幾隻友軍相互協同配合,確是可以很有一番作為;然而張大人那裡除了大義凜然的官話其他啥也別想、王爾善早先也把各府衛的糧颳得太乾淨了些,又都被張芳解忠仁白送給了苗部,結果除了安邦彥奢崇明的部隊不缺糧,貴州各地都在鬧糧荒,如何填飽這一萬多張大嘴成了劉超最頭痛的事。既然如此,劉超便做了他能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屯田種糧。





劉超在鴨池、陸廣、柔遠所等渡口要津附近大規模地屯田,然後就建堡壘、修堡寨,擺出一副老子跟你安逆耗上了的架勢:固然打不了你,你來動下老子試試?





安邦彥還真試過幾次。不過都沒撈到什麼便宜:只要將領不缺乏勇氣,其他放一邊,鐵甲和銃炮,單憑這兩樣的巨大優勢,守戰就足夠無甲的苗兵喝一壺的。在貴州,安邦彥畢竟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徹底擊敗王爾善以後,自己留在水西與奢崇明互為聲勢,又派了歹費、烏迷兩個土司繞路分襲都勻府和凱里(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這些部署來看,安長老的軍事才能確實和奢崇明沒法比:後者下重慶、攻成都,戰術目標極為明確;而安邦彥一味地追求四面開花,即便一時得逞,也只能造成一時混亂的局勢,自己也難以集中優勢兵力去實現更為宏大的戰略目標。當然,也許安長老就是心裡存了僥倖的念頭,希望大明煩不勝煩,從而跟自己談出些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