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一百九十章 首戰

<div id="tet_c">一百九十章首戰

儘管被漢官逼反,奢崇明仍不失為一條愛憎分明的漢子。當他率兵進攻南溪時,遭到知縣王碩甫的頑強抵抗,部下總兵羅祖貴等十七員將領先後戰死南溪城下。面對殺紅了眼的士兵,奢崇明卻告誡部屬:“王知縣是孝子,又是清官,破城之日,不得殺害”。後城破,有彝兵衝入衙署殺了王碩甫,奢崇明責其違令,將該兵軍前斬首,同時以厚禮葬王知縣,親致哀悼表其忠孝。攻擊赤水時,明將張大壯戰死,遺下兩個年幼的孫兒,奢崇明善為撫養,延請教師教二兒彝語及武藝。再後來,奢安聯軍攻烏撒時,守衛官管良,集漢人70餘戶逃避於清水溝和吳二溝“堅壁清野”結寨相抗。不久寨破,奢崇明不以為罪,曉諭漢族人等安心生計,無一傷害……

造反後的奢崇明自稱大梁王、安邦彥自號羅甸大王——還有好幾個土司也沒什麼創意的先後自稱羅甸大王,為了顯示超然地位,安邦彥後來改稱“四裔大長老”。從王號便可以看出,這二位實在是被逼反的——其最高理想也只不過是想圖個自立門戶,與大明老死不相往來而已。

不過……

怎麼可能!

大明一貫的作風是一路把人逼到忍無可忍揭竿而起,直到事態惡化得完全不可收拾,再憑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體量優勢去碾壓——儘管每一次所謂的勝利都會讓自己流血更多,讓帝國向崩潰的邊緣大大地邁進一步,那也在所不惜!

客觀地說,此時的大明帝國就像一棵樹,官員們則像樹上的蛀蟲,每一隻蛀蟲都在拼命吸吮著大樹賴以維生的養分。因為他們知道,無論再怎麼吸,總會有比自己吸得更狠的,若是因為不忍而停下嘴,立即會被其他蛀蟲擠到一旁,吃虧的便只能是自己。他們當然也知道,這樣下去再粗壯的大樹遲早也會被掏空轟然倒下,但他們同樣相信,那時候只要自己足夠肥壯,便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撐到爬上另一棵樹!

奢崇明的主攻方向是四川,安邦彥則專心於貴州。眾所周知,大明扛事兒的本領遠不及其惹事能力的百分之一。戰事前期,奢崇明與安邦彥聯軍一直保持著戰略主動權,始終在壓著明軍打,如果不是因為兩個人才的橫空出世,帝國很可能會提早崩潰十年。

拿下重慶後,奢崇明先後攻陷富順、內江、資陽、簡州(今四川簡陽)、新都、龍泉(今四川成都東南)等地,圍困成都。經過前番張虎的盤踞襲擾和方戈的反水,川省武備已捉襟見肘,恰逢川撫陳士勃任滿回京無人主政,此時闔城守軍不足兩千之數,一時間成都府人心惶惶,一夕數警,危在旦夕……

也是老天保佑,反賊兵臨城下,蜀王難得明白了一回:要求左布政使朱燮元代理巡撫事——大明的藩王食祿不治事,雖然無權做人事任命,但事發緊急,千歲的話還是管用的。這位朱大人可稱能吏,承擔起守城之責的第一件事便顯示出足夠的才幹:成都府四郊以兩百里為限,運糧入城,確保城內儲糧。同時飛檄調石砫宣撫使秦良玉馳援省城。

朱燮元也給孫杰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札。朱大人當然知道駐紮在保寧的孫杰部離成都府更近,但孫營不是川省兵,莫說自己只是個代巡撫,即便是正式川撫,孫杰也並不受其節制,所以,只能好言相求。不過以朱大人看來,這位年輕的總兵官未必能指望得上:誰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奢賊的人馬足足是孫部的十倍以上,營兵是將領私產,任何頭腦正常的人,哪個會拿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錢為別人拼命?孫杰有足夠的理由推諉磨蹭。朝廷兵部那裡朱大人當然也派了六百里加急,不過,遠水不解近渴,等朝廷的調兵命令下來,怎麼也要一個月以上了,那時,可能一切都晚了!至於叫蜀王出面給孫杰下令則更是不用想:大明祖制,藩王無權調動除王府護軍外的任何兵馬,即便是王府護軍,出城要經過聖天子本人批准!因此,給孫杰下令只能適得其反,將領更會有足夠的理由安安心心找個地方駐紮下來,跟你慢慢打嘴皮子官司——裁判當然是朝廷,雙方分別向京師各來上幾封奏摺,不消多,來回磨嘰上幾次,便能耗上一兩年的時間,實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