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一百零七章 恐怖

 

雖然在實戰中可以見到不少甲騎強行衝陣的戰例,但由於馬匹種類的侷限,中國古代鮮有人馬全部披甲的成建制重騎兵獨立兵種。谷白樺的馬隊本就是東搶西湊而成,此時僅僅勉強做到一人雙馬而已:一匹戰馬衝陣廝殺,一匹馱馬行軍負重,馬兵們連戰術機動所必須的乘馬都沒有,更不用說什麼騎輔兵了。平日裡行軍全體牽馬步行,保障也完全依靠中軍的輔兵支持,因此,只是給大軍做戰鬥層面的戰術性支援,馬隊還不具備獨立作戰的能力。不過從陝北這一路下來百戰成鋼,雖然還屬輕騎兵性質,對陣大明的任何精銳甲騎已然毫不遜色,眼前這些狼狽逃竄的烏合之眾,對他們來說,只是待宰的羔羊而已。

 

騎士們並沒有徑直向密集的人群衝擊,他們知道,那樣做很容易陷在其中,無法發揮最大的優勢。總體而言,騎兵最大的優勢是極高的機動性,其次是難以抵擋的衝擊力。此時,他們最有效的武器並不是擎在手裡的刀槍——而是最大程度地散佈在逃者心中的恐懼!

 

馬匹在人群的間隙裡輕快地跑著,甲騎們口裡大聲呼喝著,很多使用騎槍的騎士並沒有採用將騎槍夾在腋間的標準夾槍衝鋒方式,而是手握長槍,接近目標時將馬速再次降低到幾乎等速的同時將槍尖輕輕送入人體——偏偏還都有意避開要害!相比之下,揮舞著馬刀的甲騎們則不需要如此的小心翼翼,掠過時膀臂輕輕一帶,鋒利的刀刃便會在對方肩頭、後背拉出一道觸目驚心的傷口!效率要高得多,也省力得多。

 

見狀,持槍者紛紛把騎槍掛回鞍環,抽出備用的馬刀……

 

儘可能多的殺傷,而不是殺死。這是少軍師刻意再三交待過的。

 

在這個時代,當兵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目的只是有糧吃,別餓死而已,說不得什麼軍紀,更談不上什麼信念。如果一支軍隊的傷亡率達到百分之十,戰場形勢便千鈞一髮般岌岌可危、能夠扛住這等損失而不崩潰,那絕對可以被稱作一等一的強軍。縱覽全大明,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可以承受百分之二十的傷亡——直到近代軍隊的概念出現,依靠無情的軍棍、曠日持久的訓練造就的機械般的條件反射和士兵們被恐懼印在骨頭裡的軍法條例才能把部隊的戰損承受力維持在這個水平。

 

然而羅世藩知道,這次的對手是民。數量佔絕對優勢的民,一盤散沙的民,沒有任何戰場經驗的民!他們不知道判斷形勢、他們不知道戰術戰法、他們不知道除了一股腦衝上前以外的任何事——直到恐懼將他們的精神徹底摧毀!

 

那便讓鮮血和慘象把恐怖最大程度地散播在他們心中!讓他們眼前全是血淋淋的傷口、讓他們耳畔充斥著瀕死者的哀嚎、讓他們心中只剩下恐懼……讓他們的餘生,永遠在噩夢中尖叫著驚醒!

 

甲騎所至之處,到處響起淒厲的慘呼聲,驅使著其他已奔跑到近乎脫力的人再次壓榨出身體最後一滴能量,飛足狂奔。不時有人在拼命跑動中毫無徵兆地猛然摔倒,慣性作用下身體翻滾幾圈,停下後便寂然不動,口鼻裡湧出大量紅白相間的血沫,繼而兩耳也有鮮血汩汩冒出。這是把肺生生跑炸了的人。氧氣在身體裡被急劇消耗,為了維持機體運轉,肺部和心臟已超負荷地擴張了許久,終於,有一個細胞、或者一條毛細血管開始破裂,突然噴迸的細胞液和血液再堵塞住末梢細小的通路,引發雪崩般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