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愚翁 作品

第569章 相互吞併

  劉永銘嘆了一聲:“又開始咯!”

  劉永銘說著從靠椅上站了起來,從邊上又拉過來一張椅子,坐在了曹嶽的條案前面。

  那卓英將奏疏往一邊的案上一放,曹嶽便隨手拿過了一本。

  曹嶽剛一打開奏疏,眉頭便皺了起來。

  曹嶽說道:“六爺!戶部李侍郎啟奏,開邊關榷場!”

  劉永銘應答道:“戶部是你太子黨的天下,本王哪裡能說些什麼,曹相您覺得該怎麼辦?”

  曹嶽搖了搖頭說道:“此事……此事六爺問錯人了。”

  “曹相這話是什麼意思?”

  “六爺若問兵部,兵部願以馬壯,自會附議。戶部願增國資,亦能附言。甚至是皇上看到,必會貫而行之。唯臣不敢苟同。”

  劉永銘問道:“這是為何?難不成曹相與蒙國之間有所私怨?”

  曹嶽輕笑一聲說道:“六爺莫要玩笑,您知道臣非是那等為私怨廢以國事之人。蒙人貪卑,蛇心不足,與高麗、倭人同。如婦人怨主,近則不遜懷之其叵,遠則不敬存之其恨。而蒙人又與高麗人、倭人不同。其勇武非常,若有所隙……”

  劉永銘言道:“曹相偏頗了。夏啟終禪而開傳嗣之先河,夏民不滿,戰之於野。敗遁北漠而有匈奴。其後之鮮卑、柔然、蒙人之傳,皆為此輩。原亦華夏血脈矣。”

  曹嶽搖頭說道:“華夏之美非血脈之美,乃文化之美也。傳文不同,弄已離德。”

  “孔子曰有教無類,華夏之博大,非傳己之能,乃教化之道。得我教化者,即為中華。”

  “蒙人非經教化?”

  “那現在就該教化他們了!”

  曹嶽輕笑一聲,搖起了頭來。

  在曹嶽心中他已經明白劉永銘也是同意開榷場的。

  劉永銘問道:“曹相有何顧慮?可一一言來。”

  曹嶽說道:“只怕蒙人擾邊呀。雖有安慶公主和親於外,但蒙人貪吞之念盛,必成非份之想。若是大一統之中華,如漢武帝故事、如唐太宗故事,皆可敵之,只是現在……若起蒙人之慾,必成我漢國之勁敵。疲於應對,必被齊、楚有機可乘!”

  劉永銘想了想,說道:“那便留中吧。”

  “不。”曹嶽說道:“此事若是留中,不好向皇上交待。”

  劉永銘微笑道:“曹相這話讓本王有些糊塗呀!做就做,不做就不做。您這模稜兩可的,叫人難以琢磨呢。”

  曹嶽連忙說道:“六爺誤會了。臣非天才最智之人。”

  曹嶽這是話裡有話。

  劉永銘問道:“朝議?誰來上朝?父皇可不在呀!太子監國?您也不怕出什麼亂子?朝臣可不知道父皇不在宮裡!”

  曹嶽說:“可交由戶部議過再說。”

  “你自己剛剛也說了,戶部一定會同意的。還不如直接留中,交給父皇自己去處置去。曹相您到底在猶豫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