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愚翁 作品

第211章 混元道果

 邋遢道士輕聲問道:“第三場有道策論題是不是:顧淮陽吏民不相得,何也?”

 王元榮吃了一驚,看了看身後的貢院大門。

 這道題的出處是史記汲鄭列傳第六十中的汲黯傳。

 說的是淮陽郡發生了許多群體事情,源於官吏與百姓互不信任,漢武帝讓患病的汲黯去治理淮陽郡。

 後面的何也,是問的考生,而不是史記原句。

 如果考生用官民如何關係改善,或是君命與自身安危誰更重要來解答這一題,那麼這張卷子算是廢了。

 因為這都不是本考題要考的內容。

 本句的背景故事是汲黯臨行前與大行令李息說,張湯是酷吏佞臣,如果在自己走後李息不馬上彈劾張湯,等到將來張湯事發被治罪,那麼李息也得因為不進言、不進諫而

被治罪。

 李息因為懼怕張湯而一直沒彈劾張湯,後來張湯被治罪,漢武帝聽說了汲黯對李息曾說過那樣的話,果然就將李息給一併治罪了。

 所以,這道題考的其實是官員諫言!

 所以這題應該寫如何上諫皇帝做好吏治,諫言親賢臣而遠小人,還得說選什麼樣的官來治民,而不是直接說如何改善關係。

 王元榮的博學是家傳自傅遠山的,他自然是能看得出這道陷井題來。

 但讓王元榮不解的是,根據剛剛杜春秋的話外音,自己應該是第一個從考場出來的人。

 那麼貢院外面的人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第三場的考卷內容!

 王元榮驚奇得問道:“你如何得知?”

 邋遢道士輕笑道:“前日我入長安城,偶遇得一方道友。我與他論說那混元道果,他聽得十分歡喜,邀我去一處名為紫煙軒的酒樓共飲了幾角美酒。那裡的酒好,我那道友多飲了一些便醉了。他怕宿醉於野,便早早得付了酒賬,讓我扶他去客店休息。”

 邋遢道士說了一大段,卻還沒說到考題,但王元榮並不心急,他細心得聽著。

 邋遢道士接著說道:“紫煙軒的酒菜並不便宜,我問他身為貧道如何會有這許多銀子!他醉言道,其有門路獲得考題,一題三十兩銀子出售。我趁他酒醉,翻其包袱,見得撕成一條條的紙條,上面各有一題!”

 王元榮深吸了一口氣,問道:“那道長現在何處?”

 邋遢道士搖頭說道:“不知何處去了。當時入客店時已是晚間,衙門已經散衙了,不好上告。貧道原本是想不驚動他,然後第二天再去報官的。當我醒來時他已然走了。想來是因為他發覺有人動過他的包袱,故而起疑,不辭而別。”

 王元榮心中滿是疑問:“夜裡該有巡差呀?”

 “貧道域外之人,不知長安繁華,昨日才知長安夜裡宵禁,有巡差查街。”

 “你又為何來找我?你如何知道我的?”

 邋遢道士笑了笑,說道:“人犯走脫,此貧道之罪,故不敢去衙門上告,怕庸吏相疑,使引火燒身。故爾前去尋訪禮部尚書家門。”

 王元榮連忙問道:“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