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末星晚 作品

第七十八章 也未可知

    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個想法——

    我要不要……嘗試和眼前的檢票員交談看看?

    如果“他們”真的和昭和時代的那起事件有所關聯……

    那麼……或許可以從“他們”的口中得知這個世界的真相也未可知。

    ……

    (從本章開始,在惜夜紀主線章節,將不定時出現劇情相關的重大選擇肢。

    不同的選擇肢,會對後續劇情的走向產生重大且深遠的影響,並有部分選項將會導至bad end(死亡、破壞結局),從而進入下一週目的創世滅亡輪迴,請慎重考慮。

    關於選擇肢的最終抉擇,將綜合考慮本章說及交流群中各選項的投票數量而定。)

    選擇肢——

    α:與檢票員交談

    β:不與檢票員交談

    γ:出於恐懼而逃跑

    ……

    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則來源於未知。這是不爭的事實,即使是心理學家也對此無可否認,而對它們的承認也斬釘截鐵地確認了怪奇恐怖題材的真實性與嚴肅性,為其進入正統文學建立了條件。與此分庭抗禮的則是唯物主義學者們基於世俗情感與外部事件的各類嘲弄,和毫無美學動機的理想主義者所倡導的文學形式:即希望通過天真乏味的作品,促使讀者接受其中盲目自大的樂觀精神。不過,即便是在如此阻力之下,怪奇小說仍舊頑強地存活了下來,逐漸發展壯大至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其基本但深刻的原則——即使無法被廣泛接受——必定也能對足夠敏銳之思維產生深遠的影響。

    鬼怪恐怖題材往往是小眾的偏好,因為它既對想象力有一定的要求,還需要讀者的思維脫離日常生活的侷限。相對而言,僅有少數人有足夠的精力掙脫每日工作的束縛,以便回應那來自彼方的呼喚;而描述眾所周知的感受與事件,或那些衍生自這些感受與事件、多愁善感的故事演繹,總會無可爭議的成為大眾追捧的對象。這一點或許毋庸置疑,因為人類經歷中的主體便是由這些平凡的事件構成;但思維敏銳之人總會存在於我們中間,而有時這些精湛的頭腦中某塊不為人知的角落則會被某股奇思妙想所佔據。如此看來,沒有任何合理化論調、人格改造、抑或弗洛伊德式心理分析能夠徹底抹殺陰森的樹林或耳邊不經意的低語所帶來的快感,而此處涉及到的傳統思維或心理規律,如同其它任何傳統與心理規律一般,也早已在人類的集體意識中根深蒂固。它與宗教意識同時出現,也與其中的各個方面緊密相連;同樣,它也是我們最原始的生物性遺產,對我們種群當中那些人單勢孤但缺一不可的少數派來說,對這種能力的保持與維護是絕不可怠慢的。

    一個人的天性和情感決定了他在某個特定環境中的行為;種種可明確理解的情感大多基於歡樂與痛苦,同時也構架於種種來龍去脈均無比清晰的事物之上。而當他接觸到自己無法理解的事物——早年間世上充斥著這種東西——形態各異的擬人,天馬行空的演繹,與崇高無上的敬畏之意往往便會由此發展而出,恰如這個在當時思維簡單貧乏,且經歷有限的年輕種群所做的一般。未知即是不可預測,而對我們的原始人祖先來說也便是值得敬畏的全能之源,恩賜與災禍會以神秘且超乎想象的原因從中而來,降臨在人類身上。因此,它們顯然屬於某個完全不可知曉的存在,我們也絕對與它毫無關聯。夢境這一現象幫助了幻想世界或精神世界這一概念的發展,而總的來說,人類文明初期那野蠻殘酷的生存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也導致了對超自然的依賴,毋庸置疑,人類遺傳的精髓同樣也早已被各種宗教與迷信所浸透。作為無可爭議的科學事實,這種宗教與迷信的浸染,考慮到潛意識思維與生物本能之間的聯繫,對人類的影響也是永久性的。雖然人類認知裡的未知領域在數千年間不斷縮小,外太空仍然籠罩著幾近無窮的秘密,同時,無論某些曾經神秘的事物現已如何為人熟知,神秘感的強大冗餘依舊附於其上。況且,在我們的神經組織中也仍尚存著對舊時本能的生理依賴,即使是將表意識中的好奇性完全抹殺,這一部分仍會在潛意識中不由自主地發揮效應,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