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八百六十二章 外出務工誰人留

他們願意花錢來嘗試,青樓他們去不起,吃小吃還是沒問題的。

要不是每個地方給他們的工錢只有一點,其他的為他們留著,他們敢賺多少就花多少。

吳琳不會去理會這種別人吃不吃小吃的事情,他覺得既然這個方法好,就應該在其他的地方用。

把偏遠山區的人帶出來,到有礦的地方務工,幹個半年,攢一筆錢就回家,等過段日子再出來。

自己賺錢,又解決了大明的基礎建設問題,否則想鋪鐵軌太難了,鐵軌很沉很沉的,一根鐵軌要用很多鋼鐵。

“諸卿以為如何?”聽完吳琳一番話,朱元璋看群臣,要不要學著應天府的辦法來操作?

大家面面相覷,有什麼可說的?現在不是挺好的嘛!沒問題。

於是眾人點頭,一副咱支持的樣子。

“宜長呢?”朱元璋見問不出什麼,只好看向里長。

“陛下,吳尚書,此事有個問題,是強制讓他們回去?若人家出來幹活,賺的錢多了,再回去,他們不會老實在家待著,必然得往外跑。

甚至有的出來了就不想回去了,一個在山裡長到十四五歲的孩子,到了外面的州府縣城,那是不一樣的。

見過了繁華的人又怎會甘願回到貧瘠?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

如果他們不回去了,誰來建設當地,本就窮的地方會更窮,那麼到時候要不要把人遷徙出來?

還有幹活的話,出來的人是成親的,還是未成親的?前者的話,妻子跟出來不?有孩子的怎麼辦?”

里長提出來問題,憨憨早就說過的,叫留守婦女與留守兒童。

這個事情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可是很多的,男人出來了,會不會少生孩子?女人和孩子留在家,會不會被欺負?

出來的人賺了錢,是帶錢回家,還是帶著東西回家?那山區所在,有錢買不到東西。

帶東西回去的話,要買什麼?對貧困地區有何影響?

“朱里長,先吃飯,容咱們想一想。”曾魯出聲了,這次是認真的。

關乎的東西太多,最關鍵的在於組織能力,務工者到應天府,有專門的地方安排,負責人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