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紙聯名露貪腐

 有工匠卸東西,有工匠把攀附在船底的海產品給摳掉,什麼牡蠣了、海螺了…… 

 主要就是藤壺類的東西,它們粘住,摳下來看看品種,能吃的扔到專門的大盆裡,回頭養一養,吐吐泥沙,再殺殺寄生蟲,煮著吃。 

 船隻的運載量的兩千石不是排水量,船隻有自重,兩千石是按照運輸糧食來計算的,也有按照料來計算的,看木頭的大小。 

 差不多屬於一百三十多噸的運載量,不算小了,去掉船槳的重量,加上蒸汽機的重量,還有裝煤炭與淡水。 

 兩個明輪有一部分有浮力,一部分沒浮力,浮力比較小,因為是鋼片的。 

 按照朱聞天的設計,可以剩下一百噸的運載量,正常航行三十天,要是五十噸的運載量,那麼這扣掉的五十噸就給了煤和淡水。 

 工匠們先不管數據,按照圖紙改造,改壞了也不怕,沒他們的責任,太子的隊伍承擔得起。 

 這艘船上的軍士下來,乘上小船幫忙拖網捕魚,依舊是實驗室的聚乙烯網,這個不怕水泡。 

 其實也怕,時間長了,照樣壞,尤其是海水腐蝕和太陽照射。 

 實驗室拿出來,為了看使用壽命,這樣的東西多了,可以搞海洋養殖,捕撈更快。 

 大船拖網,尤其是貼底的掛網,還能去日本週圍撈珊瑚呢! 

 …… 

 離河邊近的百姓紛紛過來看,這個不保密,不在乎消息傳到別人耳朵中,反正他們聽了也乾瞪眼。 

 船上的水兵把魚撈上來,現場賣,說好了的,賣的錢給他們自己。 

 他們原來在海里捕魚,也有收入的,不然誰願意跑船上當水兵?有好處拿才行。 

 沒有好處的事情大明百姓反正不願意幹,什麼情懷都不行。 

 關鍵是這兩天一群官員腐敗的官員被抓起來,趁著北平行省暫時沒人具體管理,能貪就貪、能撈就撈。 

 所以,安慶一眾官員跪在這個臨時的船塢旁邊,等候太子殿下降罪。 

 朱標背個手站在那裡看工匠們幹活,根本不瞅安慶這些人一眼。 

 “咱還以為只有咱那裡的知府和監事出了問題,沒想到哇!剛打下來五年,民心不穩,官心也不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