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六章 懶惰才有軌道印

  村子正在調整研究,相信很快能做成,寶寶的嬰兒車與輪椅會更舒適。

  朱標:“……”

  他盯著里長看了幾息:“好,好一個懶惰。用來運礦石,當真方便,凡有軌道處,必可車易行。

  修一條適合沉重車走的路費勁,修軌道則相對容易,這軌道本宮看了,拼接而成,哪段壞了可換哪一段。

  兩條木條為軌,中間連接用來固定。若那個大的露天鐵礦用上此軌、此車,可源源不斷把礦石送至江邊。”

  朱標給予高度評價,這心思,簡直巧絕天工,挖礦千百年,竟無人想過。

  “殿下,若說把礦石運到江邊,草民這裡有個圖,你幫著指正一番?”

  里長見對方提到大鐵礦,順手從懷中把他臨摹的圖獻上。

  太子接到手,眼睛眯起來,似乎在想這個畫的線和周圍的山巒勾勒的位置對不對,他也沒有印象。

  圖裡畫的最後到長江邊的位置,是朱聞天時候的花山區,此地東高西低,南山鐵礦往這裡運,鋪軌道最方便。

  不是朱聞天自己想的,乃曾經就是如此做的,為什麼不往別處走?當然是不如這條線好。

  朱標看一看,把圖折上收起來:“朱里長,眼見著過年,旁人考慮如何過這個年,你們卻在為大明的事情費心思。

  並且把東西做出來,再準備圖紙,你當知曉,此軌道車可提高多少倍礦石運輸。

  莫提古時,即便北元在此,也不曾有人想出火藥炸礦、軌道車送石的辦法。

  二法齊用,比之已往,當快不止十倍。大明缺銅亦缺鐵,百姓往後家中鐵器更多。”

  “既然如此,殿下可給礦工多一倍工錢?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里長自然比朱標知道得更多,他為礦工要好處。

  “自是當給,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朱標答應,也說一首詩。

  “草民在殿下面前班門弄斧了,人啊!和牲口一樣,喂好了才能有力氣幹活。

  礦車運輸,從井中出可用人,到外面開闊之地,路途遠時當以牲口牽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