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哪兒了 作品

第355章 被消音的槍聲

  “感謝知乎,這些年不善交友,一直都只敢在網上表達內心,卻沒想到線上好友也能走進生活。”

  “我草,我的男神竟然也是知友,而且還是個沙雕!”

  “知友聚會,見到前女友了,發現竟然還是她最懂我,怪不得我們在線上的互動會那麼開心。”

  譚青其實接到任務的時候也是有點懵的,心說老闆這次怎麼這麼大方,竟然請了幾千個不認識的大學生吃喝玩樂。

  結果聚會結束沒多久,技術組就發現論壇的註冊量曲線像是吃了春藥一樣,開始空前絕後地瘋漲,以至於江勤斥資購置的服務器瞬間面臨了極大的挑戰。

  十月下旬,知乎的註冊用戶逼近八百萬,當日瀏覽量達到了0.9億。

  而經過官方的推波助瀾,知友這個稱呼開始響徹論壇,同時也成為了大學生群體中最為流行的熱詞。

  十月十八號,京都一所藝術院校要舉辦一場公開的展覽會,打電話找到了董文豪。

  同日,一個專門做高校演講的教授也打電話找到了魏蘭蘭那邊。

  十月十九號,京都的一場cos展……

  同日,一場為期一月的文化展覽祭……

  還有一些快銷品牌、體育用品、教育機構、求職網站、旅行社、投資機構……也開始電話頻頻,希望能夠和知乎進行合作。

  你要問江勤那段時間賺了多少廣告費?不知道,很多很多就是了。

  不過這些東西對江勤來說就相當於是贈品,真正讓他滿意的,還是知乎現在的用戶量及粘性。

  09年確實是投身互聯網行業的最佳時機,但能夠做到像知乎這樣井噴式發展的確實沒有幾個,於是這個校園網站開始聲名鵲起,逐漸走進了公眾視野,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

  “知乎的創辦者對互聯網研究很深,他很懂用戶喜好,這是非常致命的。”

  “你仔細研究過這個網站就能看出來,它的基礎框架在一開始就搭建好了,這意味著,現在的知乎就是創始人最初想要達到的樣子。”

  “大家千萬不要覺得這件事很簡單,事實上,能從出發前就確定好重點是很困難。”

  “為什麼?因為網絡的流行走向是不可控的,是難以預測的,但現在,有個人正在用自己的想法引導網絡流行。”

  “你能想象―個農民伯伯在播種之前,就決定好了哪天下雨,哪天不下嗎?”

  “對,這個網站的變現能力確實很差,差的讓人擔憂,但如果他能專注於這個領域,未來大學生社交領域的第一股必然是他。”

  十月下旬,冷空氣襲來,全國開始普遍降溫,但關於互聯網話題的熱度卻依舊不減。

  因為知乎勢如破竹般地走進了大眾的視野,某互聯網專家也是在創業板塊的頭條發表了自己對於知乎的看法。

  而其他的一些相關報紙上面,也有著關於知乎網站的一些報道。

  比如一些轉載了知乎內容,分析這個網站為什麼會被大學生偏愛,又比如從列舉大學生創業項目,知乎每次都會被引用。

  還有一些人,不知道從哪兒得到的消息,就知乎從起步到現在為止的脈絡清晰地梳理了一遍,有些事情連江勤都覺得驚訝,心說真的假的。

  不過也有些人認為,一個大二學生能搞出這麼一個網站的可能性不大,這很可能只是個噱頭。

  因為有流行度,再加上知乎的風頭確實越來越旺,有很多家媒體都希望能夠採訪一下江勤。

  面對面的線下采訪最好,如果實在沒時間,那麼電話採訪也可以。

  如果按照江勤以前苟著發財的理念,他確實不會接受這些採訪,因為苟的越久安全性就越高嘛,但這一次,江勤沒有再躲,反而很積極地回應著這些採訪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