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一百九十七章 安哥拉農業


                 東非農業部大臣歌爾韋斯坦在1893年安哥拉整體農業報告會上提到:

  “安哥拉地區的農業總共可以分為五部分,北部熱帶經濟作物產區,中部高原糧食作物產區,南部傳統畜牧飼養區,東部海洋漁業產區,西部林業資源產區。”

  海洋漁業是殖民時代安哥拉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在16世紀就已經達到巔峰,當時安哥拉的捕魚產業達到了繁榮的頂峰。

  在這個時期,安哥拉的捕魚業不僅向葡萄牙本土輸出大量的魚類,而且還向其他葡萄牙殖民地供應魚類。安哥拉成為了葡萄牙殖民帝國最重要的捕魚產地之一。

  當然,後來隨著南美洲金銀礦發現,葡萄牙發展重心轉移,安哥拉海洋漁業隨著安哥拉農業一起進入衰落時期,直到葡萄牙勢力徹底退出巴西,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才重新得到重視。

  但這個時候已經晚了,因為東邊東非的崛起,使得葡萄牙的再次投資基本打了水漂,當然,這個時候葡萄牙早就走上了衰落的道路,其對兩地投資遠不能和16世紀國力強盛時期相比。

  至於林業資源,前世安哥拉的森林面積在非洲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剛果金。

  “在葡萄牙人殖民期間,安哥拉主要種植玉米、甘蔗、番薯、花生和棉花等,以及一些歐洲作物,如葡萄、橄欖和香料(香料主要是荷蘭人在17世紀引入)等。他們還引入了畜牧業,飼養牛、羊和馬等家畜,提供肉類和其他動物產品。此外,葡萄牙人還開墾了大量土地用於種植咖啡和棕櫚樹等商品作物,以便出口。”

  安哥拉和津巴布韋一樣,農業條件極為優渥,前者被稱為“南部非洲的糧倉”,後者則是“非洲的麵包籃”。

  當然,這是兩國分別處於葡萄牙和英國殖民時代下獲取的“榮譽”,至於兩國獨立後,農業結構迅速崩塌,從糧食出口國變成農業不能自給自足的國家這一點,其實也完全是合理的。

  話說的不中聽,那就是當地土著根本就不會種地,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不會管理。

  畢竟種地肯定會種,在殖民者上百年的鞭策中,且種植園和農場的大部分勞動力都是黑奴,如果說當地人不會種地那完全是自欺欺人,因為黑奴不會種地,白人殖民者的種植園和農場根本無法運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