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

奧地利商人的打算是拉著東非的學生到奧地利去當工人,這種反差其實並不奇怪,就像前世很多菲傭擁有大學學歷一樣,加上東非本身推廣了中學層次義務教育,但是本土都消化不掉,很多還要從事農業,所以到奧地利當產業工人也是不錯的選擇。

像東非這種有學歷,有一定文化素養,最重要的是講德語的中學生,只要稍微培養就能成為優質產業工人,而且價格上肯定比奧地利本土的同層次學歷人才低,性價比高,所以這很合理。

“克拉尼斯市長,我想問一下,你們東非所有城市都和摩加迪沙一樣,實現了對這種城市的義務教育普及麼?”奧地利商人特來爾還是不太相信東非有能力在全國普及中學層次的義務教育制度。

因為摩加迪沙市再小,也是東非一個行省的省會,所以地位上和一般城市大為不同,所以有所中學也不奇怪。

摩加迪沙市市區人口才不到一萬人,確實是座小城,所以一所中學就足夠了。

而東非東部十年前左右的第一次嬰兒潮,再過四五年差不多就應該到了這批新生代上中學的年紀,到時候東非的中學生數量還會迎來質的飛躍。

摩加迪沙市倒是不會受影響,因為東非吞併和開發北方省的時間比東部要晚的多,內陸和南部那些地區更是如此,比摩加迪沙市還要晚上一些時間。

不過即便如此,東非全國中學生數量也不少,現在就有一百七十多萬人(大約十二到十七歲年齡段),比一些小國的人口還要多,每年畢業的大約在三十萬左右。

東非吸納中學生主要是幾個方面,一是繼續深造,本土幾所大學招不了多少人,在校本土大學生數量至今沒有破萬,僅有三千多人,走的學校一個年級招生僅百人左右整個學校才數百人,除此外每年還有四千留學生,加在一起也才七千多人。

這個數量並不算少,要知道1871年德國統一時全國高等學歷學生數量才一萬三千多人,到1880年德國的大學生數量也才發展到兩萬多人,東非能攢下這麼多家底已經相當不容易。

這還是沾了東非作為德意志國家的光,要不然就是想派留學生都沒有門路,像德國,奧地利,瑞典等君主制國家都是東非留學生重要目的地。

像日本每年只能向歐美派出上千留學生,價格還不便宜,而東非有幾個友好關係國家的留學生合作,成本方面就大為節省,名額也多。